[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侧边抛磨渐变折射率光纤的氢气传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40539.4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7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包立峰;姚宇竹;严洒洒;白芸;吴学慧;沈常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41 | 分类号: | G01N21/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侧边 渐变 折射率 光纤 氢气 传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氢气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侧边抛磨渐变折射率光纤 的氢气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氢能是引起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的零污染的新能源。一般条件下,空气中的氢气含量处 于4%~74.4%时,极易被引燃和发生剧烈爆炸。因此,防爆、可靠、高灵敏度的氢敏传感器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全光传感检测本质防爆,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是氢敏传感器的主 要研究方向。
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PlasmonResonance,SPR)传感技术是先进的光电传感技术, 能够达到10-6RIU的灵敏度。光纤SPR传感装置体积小巧,结构多样,适合远程多点测量, 而且SPR信号不易受到机械结构、温度湿度等外界因素的干扰,研究潜力巨大。但SPR传感 头的制作工艺复杂,信号响应强度有限,易受系统自身噪声的影响。
渐变折射率光纤(自聚焦光纤),纤芯折射率满足抛物线型的梯度分布,纤芯中心的 折射率最高,沿径向递减,光束在其中传播能自动聚焦而不发生色散。与全反射光纤相比, 渐变折射率光纤的光透过率更高,光能损失更小,在抑制光纤中混沌现象和增加传输距离方 面有重要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侧边抛磨渐变折射率光纤 的氢气传感装置,包层模在纤芯-氢敏感薄膜交界面发生表面等离子共振,氢敏感薄膜吸附氢 气浓度的变化改变其有效折射率,导致包层模反射回纤芯的能量改变,通过归一化出射光强 的漂移量检测氢气的浓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侧边抛磨渐变折射率光纤的氢气传感装 置,由半导体激光器(1),第一GRIN透镜(2),第一单模光纤(3),渐变折射率光纤(4), 氢敏感薄膜(5),第二GRIN透镜(6),第二单模光纤(7),光功率计(8),恒温气室(9) 组成,半导体激光器(1)出射端与第一GRIN透镜(2)紧密相连,半导体激光器(1)发射 的光束经第一GRIN透镜(2)耦合到第一单模光纤(3)纤芯,第一单模光纤(3)出射端与 渐变折射率光纤(4)入射端直接耦合相连,渐变折射率光纤(4)出射光束经第二GRIN透 镜(6)耦合到第二单模光纤(7)纤芯,第二单模光纤(7)出射端与光功率计(8)相连; 渐变折射率光纤(4)经过侧边抛磨后溅射氢敏感薄膜(5)形成敏感区,渐变折射率光纤(4) 与氢敏感薄膜(5)一起置于恒温气室(9)中。
所述的渐变折射率光纤(4)具体为纤芯折射率倒置分布的渐变折射率光纤,纤芯直 径约为400μm,入射端面与出射端面均经过抛光处理。
所述的渐变折射率光纤(4)采用轮式侧抛技术进行侧边抛磨去除部分包层和纤芯, 纤芯抛磨后剩余厚度为200μm~300μm,纤芯裸露长度为20mm;采用磁控溅射法在裸露的 纤芯上溅射氢敏感薄膜(5),具体为膜厚40nm~200nm的Au/Pd薄膜或Ag/Pd薄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的渐变折射率光纤(4)具体为纤芯折射率倒置分布 的渐变折射率光纤,由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制成,纤芯中心的折射率最低(ncenter=1.450), 沿径向递增(na=1.457),其纤芯折射率n沿径向的分布可近似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405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