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舶违法行为自动取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2338.6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4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李庆徽;陈灿灿;曹文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芜湖海事局;武汉因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3/00 | 分类号: | G08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孙海波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违法行为 自动 取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域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违法行为自动取证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日趋严峻,水上交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中涉及船舶违法的水上交通事故占有相当的比例,造成了重大人命和财产损失。从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情况来看,仅仅依靠传统的海巡警现场纠正违法行为的执法方式己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水上交通管理发展的需求,以现代科技手段为基础的非现场执法方式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国际上推行的水上交通管理手段。
电子巡航对违法船舶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也进一步提高了电子巡航的社会影响力,为下一步全面开展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规定各主管机关应承担进行事故调查的义务。我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和《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也作出了相应规定,主管机关应对水上违法违法事件进行调查,查明事件发生的原因,判明当事人的责任。事件原因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将调查中所获得的杂乱无章的信息归纳为几种基本要素,分析各要素在事件中的作用机理,查找事件原因。因此,查明原因包括:从人、船、环境、管理的整个系统出发,分析行为与事件之间在因果关系,根据事件发生的原因和从事件中吸取的教训提出加强内河交通安全管理、防范同类事件再次发生的建议。尤其当发生水上交通事故时,事件当事人(船)的违法违法行为和水上交通事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判断当事人(船)是否要负当事人责任的关键所在。虽然不是所有的违法违法行为都会导致事故,但在特定水域、特定种类的违法违法和某类事故具有相当的关联性。例如由于驾驶人员没有经过相关专业培训,不熟悉避碰规则相关条款的关系和要求,无证驾驶或持内河证书在水上违法进行运输作业,在港口锚地和定线制水域违法逆行、不按照规定横穿水道和通航分道,在沿海通航密集水域不按照避碰规则和定线制规定采取避让行动等,都可能引起船舶碰撞事故。由于目前辖区各种监管手段不全面,对违法船舶的监管仅仅通过目标轨迹来判断,还存在极大的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船舶违法行为自动取证系统,包括AIS通信服务器、GPS通信服务器、VTS通信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机、违法取证服务器,所述摄像机与所述违法取证服务器相连。
优选的是,还包括违法报警服务器,所述违法报警服务器与所述违法取证服务器相连。
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应用服务器,所述应用服务器分别与所述违法报警服务器和所述违法取证服务器相连。
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处罚查询终端,所述处罚查询终端与所述应用服务器相连。
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摄像机为夜视透雾联动摄像机。
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自动取证系统还包括云台,所述云台上架设所述摄像机。
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摄像机采用激光分光镜头。
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摄像机还包括激光照明器,所述激光照明器与所述激光分光镜头配合使用。
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自动取证系统还包括一体式防护罩,所述一体式防护罩与所述夜视透雾联动摄像机配合使用。
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处罚查询终端包括违法查询模块。
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处罚查询终端还包括违法缴费查询模块。
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处罚查询终端还包括警情信息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船舶违法行为自动取证系统,对不正常的航行状态进行预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减少海巡艇常规巡航频次,提高巡航针对性和巡航效率,完成对动态执法力量的指挥调度;合理利用监管资源,提高辖区水域通航船舶管控能力,促进船舶航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船舶违法行为自动取证系统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实用新型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芜湖海事局;武汉因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芜湖海事局;武汉因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23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英语听力学习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交通指挥机器人操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