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进气系统的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26758.4 | 申请日: | 2016-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7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邓玲;伯勇;谭淮旭;李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3/00 | 分类号: | F02M2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黄河;赵英 |
地址: | 400707 重庆市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系统 二次 空气 气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领域,具体涉及摩托车进气系统的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包括进气系和排气系。在发动机上,把混合气吸进发动机的部分叫进气系,把燃烧完了的废气排出发动机的部分叫做排气系。进气系包括空气滤清器、化油器和进气管等。空气经空气滤清器过滤后,流过化油器与汽油混合,经进气管进入进气歧管,通进气门进入发动机内点火燃烧,产生动力。
为了降低摩托车排出废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摩托车进气系统一般采用二次空气补气阀方法。由于排出的废气有一定的温度,在摩托车排出废气的同时往发动机的排气端注入新鲜空气,使得废气中的一氧化碳被氧化,从而降低废气中一氧化碳。
现有的摩托车进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和单向阀通气管,空气经空气滤清器过滤后,经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进入二次空气补气阀,二次空气补气阀上连接有出气管和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二次空气补气阀的空气一部分经出气管流进发动机的进气端,另一部分经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流向单向阀通气管,后流向发动机的排气端。
现有摩托车由于发动机、车身等振动引起摩托车怠速噪音大。为了解决摩托车的噪音问题,申请人提出了一种低噪音摩托车进气系统,降低了摩托车的怠速噪音,但是在实现低噪音摩托车进气系统的同时,申请人还需要考虑如何设计一种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结构,使得二次补气的进气噪音减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一种摩托车进气系统的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结构,用于降低二次补气的进气噪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摩托车进气系统的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结构,包括空气滤清器,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和二次空气补气阀;空气滤清器出气管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进气端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出气端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端的连接管连接;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内部的通道里具有至少一段内径变小的小直径段。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小直径段由嵌在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内部通道里的套管形成,套管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同轴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套管靠近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的进气端和出气端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套管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内壁过盈配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空气滤清器出气管伸入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进气端并与之过盈配合连接,以形成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内部的一段小直径段,其中空气滤清器出气管位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内的部分构成该段小直径段对应的套管。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端的连接管伸入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出气端并与之过盈配合连接,以形成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内部的一段小直径段,其中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端的连接管位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内的部分构成该段小直径段对应的套管。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结构中,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内部的通道内的小直径段使得通道内的截面发生突变,产生声波的反射或干涉现象,降低了向外辐射的声能,对声音的传播起到了阻碍作用,空气经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发生多次截面突变,降低了二次补气的进气噪音,从而降低了整个摩托车进气系统的噪音。
2、本实用新型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结构中,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的小直径段采用套管形成,制作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结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摩托车进气系统的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空气滤清器1,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和二次空气补气阀4;空气滤清器1出气管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进气端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出气端与二次空气补气阀4进气端的连接管连接;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内部的通道里具有至少一段内径变小的小直径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267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压缩机热能转换系统
- 下一篇:一种箍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