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布式惯导深组合导航软件测试验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96174.5 | 申请日: | 2016-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4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孟宝林;范毓熙;朱少华;纪和富;李畅;张博;张军岭;龚宜;冯晓彬;张宇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惯导深 组合 导航 软件 测试 验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惯导系统测试验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分布式惯导深组合导航软件测试验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武器装备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机载、弹载导航产品在导航精度、抗干扰能力、高动态性、组合导航可用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惯性/卫星深组合导航融合了惯性导航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的各自优点,利用惯性辅助卫星跟踪和完好性检测技术使惯性导航与卫星导航系统互相辅助,紧密耦合,成为解决导航系统对高精度、高可靠性、强抗干扰能力、高动态等要求的理想组合导航方式。深组合导航具有双体制(GPS+BDS)组合导航模式及多星组合(≥4星)、少星组合(3星、2星)等多种组合方式,其算法和逻辑设计比较复杂,此外深组合导航利用的是卫星的原始信息(伪距、伪距率),直观性差,因此针对深组合导航软件和算法的测试验证工作变得尤为困难。
为了验证深组合导航软件的功能和性能,通常的做法是动态跑车试验或者模拟飞行轨迹仿真。其不足是:仅能对部分深组合功能或性能项目进行验证,对工作模式切换等逻辑层面无法充分全面验证;单次试验周期长,测试效率低;试验时期处于产品研制阶段中后期,无法早期提前针对软件开展验证。通常的另一种做法是,针对每项测试用例编制专用的测试程序进行测试。不足是:每项测试用例都需编写专用测试程序,工作量大,测试过程不显性,测试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测试验证手段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操作简单直观、验证点覆盖全面、测试效率高的深组合导航软件测试验证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分布式惯导深组合导航软件测试验证系统,其特征为:所述的系统包括仿真计算机、导航任务机、惯性测量组件和采集计算机,导航任务机上加载有待测试深组合导航软件;
将仿真计算机上设置的深组合导航测试条件传输给深组合导航软件,同时将惯性测量组件测量的真实惯性信息传输给深组合导航软件,深组合导航软件利用上述信息进行深组合导航解算,并将导航计算结构传输至采集计算机。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验证系统内部通过RS422数据总线进行数据传输,其中导航任务机与采集计算机通过RS232数据总线进行数据传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仿真计算机中设置有输入深组合导航测试条件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待测试深组合导航软件通过RS232串口加载到导航任务机中。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导航任务机与惯性测量组件为分体式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仿真计算机、导航任务机和惯性测量组件构建成一种分布式惯导深组合导航软件测试验证系统,此系统架构方式灵活可变、适用面广,可开展针对不同精度等级惯导或不同应用需求的多种深组合导航软件的测试验证。测试过程操作简单直观、测试点覆盖全面、测试效率高。此外,可以在型号研制初期缺少卫星接收机等硬件的情况下提前开展导航算法和软件的研发测试,缩短型号研制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分布式惯导深组合导航软件测试验证系统架构图;
图2为仿真计算机操作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一种分布式惯导深组合导航软件测试验证系统包括仿真计算机1、导航任务机2、采集计算机3、惯性测量组件4、电源5、试验台6。其中仿真计算机1通过1路RS422接口7和1路RS422接口8与导航任务机2连接,RS422接口7用于给导航任务机2传输模拟卫星接收机的秒脉冲信号,RS422接口8用于给导航任务机2传输模拟卫星接收机的卫星数据信号,惯性测量组件4安装于试验台6上,并通过1路RS422接口9和导航任务机2连接,RS422接口9用于给导航任务机2发送惯组采样信号,采集计算机3通过1路RS232接口10与导航任务机2连接,RS232接口10用于采集监控导航任务机2的导航解算结果以及给导航任务机2加载深组合导航软件,电源5与导航任务机2和惯性测量组件4连接,为二者提供工作所需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961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路板尺寸的检测模块
- 下一篇:一种LED背光源FPC自动贴附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