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收乏汽余热提高热效率及机组带负荷能力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98538.3 | 申请日: | 2016-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9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苗雨旺;张玉斌;孙树翁;董雅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慧峰仁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L15/00 | 分类号: | F23L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9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余热 提高 热效率 机组 负荷 能力 系统 | ||
1.一种回收乏汽余热提高热效率及机组带负荷能力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空气-水换热系统和乏汽-水换热系统;所述空气-水换热系统包括乏汽冷却器(7)、补水系统(20)、一次风暖风器(3)和二次风暖风器(4);所述补水系统(20)通过循环水管道与乏汽冷却器(7)的管程进水口连接,乏汽冷却器(7)的管程出水口通过管道分别与一次风暖风器(3)、二次风暖风器(4)的进口集箱连接,一次风暖风器(3)、二次风暖风器(4)的出水由出口集箱引出后汇集为一条管路,该管路经过补水系统(20)的循环水管道与乏汽冷却器(7)的管程进水口相连接构成闭式循环;
所述循环水管道上安装有闭式循环水泵(10);所述一次风暖风器(3)、二次风暖风器(4)分别通过一次风风机(5)的送风管道、二次风风机(6)的送风管道与空气预热器(1)相连接;
所述乏汽-水换热系统包括凝汽器(9),乏汽-水换热系统与空气-水换热系统共用一个乏汽冷却器(7),凝汽器(9)入口的乏汽通过与乏汽冷却器(7)的连接管道进入乏汽冷却器(7)的壳程进汽口,乏汽冷却器(7)的壳程出汽口下部连接有第一热井(8);第一热井(8)的出水口通过管道经增压泵(11)后与凝汽器(9)下部设置的第二热井(18)相连接;所述乏汽冷却器(7)通过连接管道经第一电动截止阀(2)与机组抽真空系统(19)连接,保证并维持乏汽冷却器(7)的真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乏汽余热提高热效率及机组带负荷能力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水换热系统中的补水系统(20)和乏汽冷却器(7)连接的循环水管道上并联设置有两条支路,每条支路上按照补水方向依次设置有前截止阀Ⅰ、滤网Ⅰ、闭式循环水泵(10)、逆止阀Ⅰ和后截止阀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乏汽余热提高热效率及机组带负荷能力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井(8)与第二热井(18)连接的管道上依次设置有前截止阀Ⅱ(16)、滤网Ⅱ(15)、增压泵(11)、逆止阀Ⅱ(12)和后截止阀Ⅱ(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乏汽余热提高热效率及机组带负荷能力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乏汽冷却器(7)为管壳式汽-水换热器,乏汽走壳内,水走管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乏汽余热提高热效率及机组带负荷能力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道上设置有稳压罐(21)和加药装置(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乏汽余热提高热效率及机组带负荷能力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水换热系统和乏汽-水换热系统的连接管道上均设置有多个压力测点(14)和温度测点(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慧峰仁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慧峰仁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9853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