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腰椎间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08975.9 | 申请日: | 201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8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康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浙江五星国泰律师事务所33245 | 代理人: | 金盟 |
地址: | 324113 浙江省衢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腰椎 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融合器,尤其是一种腰椎间融合器,用于腰椎外科手术。
背景技术
腰椎椎间融合术通常用于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等病症,可以恢复椎间高度、扩大椎间孔、支撑前柱以及增加融合节段稳定性。该技术在腰椎侧方切开微小手术切口,借助专用手术器械,完成椎间融合器的植入和固定。
许多种不同形状的腰椎融合器在临床中被使用,理想的腰椎融合器的形状设计既要与椎体终板的圆弧形凹陷相匹配,又要增大植骨量及植骨与椎体终板的接触面积,以利用融合,又要植入方便且植入后融合器不易退出,又要能够准确判断融合器植入人体的位置,还要求植入时稳定可靠。因此手术时需选择恰当合适的椎间融合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植入方便准确、加快术后融合、不易滑出、稳定性高的腰椎间融合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融合器包括主体结构呈六面体形的融合器本体,融合器本体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植骨孔,植骨孔由融合器本体的前端、后端、左端和右端包围而成,融合器本体的上、下表面设有防滑齿,其结构特点是所述防滑齿为多排平行的横向齿或多排呈圆弧形并具有同一圆心的环向齿,融合器本体的上、下表面呈外凸弧面或平面,前端向前延伸且截面逐渐收缩,后端设置有外凸的梯形台阶,梯形台阶内设置有螺纹孔,在左端和右端设有与植骨孔相连通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左、右侧面呈平面,前端的端部呈外凸弧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左、右侧面呈外凸弧面,前端的端部呈平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前端的高度大于后端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在融合器本体的前端也设置有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植骨孔的中部设有隔横,隔横将植骨孔分隔为前植骨孔和后植骨孔,并将通孔分隔为前通孔和后通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融合器本体在前端处设置有第一显影针,在左端和后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显影针,在右端和后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显影针,其中第二显影针平行于第三显影针,第一显影针垂直于第二显影针、第三显影针。
本实用新型所述融合器本体在前端处设置有第一显影针,第一显影针垂直于融合器本体的左、右侧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融合器本体在前端处设置有第一显影针,在左端和隔横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显影针,在右端和隔横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显影针,在左端和后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显影针,第一显影针、第二显影针、第三显影针与第四显影针互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在梯形台阶的两侧设有辅助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融合器本体的上、下表面设有倒齿状的防滑齿,防滑齿为多排平行的横向齿或多排呈圆弧形并具有同一圆心的环向齿,防滑齿可以增加腰椎间融合器与腰椎椎间的接触面积,增加腰椎间融合器与腰椎椎体之间的摩擦力,使腰椎间融合器固定稳定,防止腰椎间融合器从腰椎椎体滑出,达到融合的目的,多排呈圆弧形并具有同一圆心的环向齿则具有均化应力、改善啮合的优点,可实现较远中心距的植入,植入比更加准确,植入时无滑动;2、融合器本体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植骨孔,植骨孔可填入植骨,提高融合速度、增强融合效果;3、融合器本体的上下表面为弧面时,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与腰椎的上椎体的下端面吻合,融合器本体的下表面与腰椎的下椎体的上端面吻合,有效防止腰椎融合器穿透或塌陷入下椎体中;4、融合器本体前端的高度大于后端的高度时,与腰椎的生理前凸相符;5、融合器本体后端设置有外凸的梯形台阶,梯形台阶内设置有螺纹孔,便于安装器械夹持和植入融合器本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图6的A处放大图。
图8为图6的侧视图。
图9为图8的B处放大图。
图10为图6的截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左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右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图。
图17为图16的C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康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康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089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净化器(BKJ‑215C)
- 下一篇:插头(8字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