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自动切换作业模式的系统和工程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10595.X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8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秀;吕昌;刘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9/20 | 分类号: | E02F9/2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刘剑波 |
地址: | 221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自动 切换 作业 模式 系统 工程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切换作业模式的系统和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装载机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港口码头、矿山矿井等场合,是我国主要工程机械主机之一,市场保有量较高,每年的出货量较大。
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主流高端装载机均配备有适应不同工况的多种作业模式,用于满足不同工况作业需求,但目前几乎所有的作业模式判定都依赖于驾驶员,切换手段也只能通过驾驶员手动进行。在这种状况下,一方面存在人的主观判定可能会出现错误的选择,另一方面手动操作也增加了驾驶员的工作量。
例如,某型号装载机出厂后,交付用户使用,用户反映装载机油耗偏高,但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原因未知。通过现场排查,发现该装载机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同时该公司为大型物料转运公司,拥有多名驾驶员和工作车辆,驾驶员与车辆并不是相对固定的,工作模式为车辆不停运,只更换驾驶员。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操作车辆的时候并没有去主动切换作业模式,也不去关注目前是那种作业模式,这样直接导致了车辆的作业模式与所铲装的物料不匹配,导致了车辆油耗不降反增的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切换作业模式的系统和工程车辆,通过根据车辆工况自动选择相应的车辆作业模式,从而使整车工作在经济性能最优的作业模式下,有效降低了耗油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切换作业模式的系统,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数据采集模块、控制模块和指令发送模块,其中:
数据采集模块采集车辆的工况信息,并将采集到的工况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预先设定的模式匹配表,确定与所述工况信息相匹配的工作状态;指令发送模块向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发送与所述工作状态相对应的控制指令,以便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将车辆切换到与所述工作状态相匹配的作业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采集模块中包括扭矩测量单元,用于测量车辆当前的扭矩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包括电连接的数据处理单元和状态确定单元,其中:
数据处理单元将采集到的扭矩值转换为相应的牵引力值,状态确定单元根据预先设定的牵引力与作业模式匹配表,确定与所述牵引力值相匹配的工作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采集模块中还包括工作泵压力检测单元,用于测量车辆当前的工作泵压力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状态确定单元还根据预先设定的泵压力与作业模式匹配表,确定与采集到的工作泵压力值相匹配的工作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工程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涉及的用于自动切换作业模式的系统,以及
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用于根据上述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将车辆切换到与当前工作状态相匹配的作业模式。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自动切换作业模式的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自动切换作业模式的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程车辆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105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脚踏板设备和具有它的车辆
- 下一篇:双空腔吸音材料结构阻尼板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