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操纵杆的调节装置及发动机试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0101.7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8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厉庆芳;刘超吾;陈鑫;裴斌;熊益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00 | 分类号: | G01M15/00;G01M15/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43211 | 代理人: | 胡亮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操纵杆 调节 装置 发动机 试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发动机试车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基于操纵杆的调节装置,此外,还涉及包括上述基于操纵杆的调节装置的发动机试车系统。
背景技术
生产的航空发动机,如涡轴发动机、涡桨发动机在出厂前均需要进行试车试验,以采集运行的试验数据,判定产品性能是否达到设定要求,在试车过程中需要对功率、启停、桨速等分别进行控制,但现有的试车台一般采用的调节装置为软轴结构,导致安装调试过程耗时较长、调节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操纵杆的调节装置及发动机试车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发动机试车台的调节装置采用软轴结构导致的安装调试耗时较长、调节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操纵杆的调节装置,用于发动机试车的功率、启停和/或桨速调节,调节装置包括用于与试车台上的调节旋钮连接的操纵杆,操纵杆连接用于驱动其带动调节旋钮进行相应调节控制的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限定操纵杆调节范围的限位装置。
进一步地,调节装置还包括用于起固定支撑作用的支架,驱动装置及限位装置均设于支架上。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提供驱动动力源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控制其动作的控制器,驱动机构经传动机构连接操纵杆。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为伺服电机。
进一步地,传动机构包括连接于伺服电机与操纵杆之间用于匹配转速及传递扭矩的减速机。
进一步地,限位装置包括固接于支架上的限位板及相对于限位板沿其周向角度可调的限位机构,操纵杆沿垂直其轴向设有与限位板上的限位机构配合实现限位的限位调节杆。
进一步地,限位机构为限位挡块和/或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位置检测传感器。
进一步地,位置检测传感器为光电式或者电磁式非接触位置传感器。
进一步地,调节旋钮包括用于调节控制发动机试车的功率的第一旋钮、用于调节发动机启停的第二旋钮及用于调节控制发动机桨速的第三旋钮,第一旋钮连接第一操纵杆、第二旋钮连接第二操纵杆、第三旋钮连接第三操纵杆,各操纵杆分别对应设置驱动装置及限位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发动机试车系统,包括上述的基于操纵杆的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基于操纵杆的调节装置及发动机试车系统,通过采用操纵杆与试车台上的调节旋钮直联,且经驱动装置控制操纵杆带动调节旋钮控制试车过程中的功率、启停和/或桨速调节,且经限位装置限定操纵杆的调节范围,实现了试车过程中功率、启停、桨速的精确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并具有高可靠性,能够稳定连续工作,操作性及维护性好。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基于操纵杆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操纵杆;
20、驱动装置;
30、限位装置;
40、支架;
21、伺服电机;
22、减速机;
31、限位板;
32、限位挡块;
33、位置检测传感器;
34、限位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操纵杆的调节装置,用于发动机试车的功率、启停和/或桨速调节,本实施例调节装置包括用于与试车台上的调节旋钮连接的操纵杆10,操纵杆10连接用于驱动其带动调节旋钮进行相应调节控制的驱动装置20,还包括用于限定操纵杆10调节范围的限位装置30。本实施例中,发动机试车时,通过驱动装置20直接带动操纵杆10经调节旋钮调整油门开度,并通过限位装置30保证功率调节范围,从而实现发动机起飞、慢车、应急操纵等试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01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