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车辆车牌识别的补光灯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13229.7 | 申请日: | 2016-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0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程广伟;杨坤;唐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11237 | 代理人: | 祁献民 |
地址: | 31005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辆 车牌 识别 补光灯 | ||
1.一种用于车辆车牌识别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光源发光模块,其中,
主光源发光模块,用于发射出波长在600纳米至800纳米波段的光源;
所述补光灯还包括:
第一混光模块,与主光源发光模块相连,用于发射出波长与所述主光源发光模块所发光源的波长不相同的光源;
第一混光模块依据主光源发光模块发射的光源与第一混光模块发射的光源进行混光后的颜色为非交通颜色的原则获取发射的光源,第一混光模块发射的光源的感光系数远大于主光源发光模块发射的光源的感光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灯还包括:
第二混光模块,与主光源发光模块以及第一混光模块相连,用于发射出波长与所述主光源发光模块和所述第一混光模块所发光源的波长均不相同的光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光模块以及主光源发光模块封装在一起,其中,第一混光模块与主光源发光模块串联,第一混光模块与外部的一引脚相连,主光源发光模块与外部的另一引脚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光模块与主光源发光模块以并联的方式封装在一起,通过外部的两个第一封装电路引脚与第一混光模块相连,通过外部的两个第二封装电路引脚与主光源发光模块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光模块、第二混光模块以及主光源发光模块封装在一起,其中,第一混光模块与第二混光模块串联,第二混光模块与主光源发光模块串联,第一混光模块与外部的一引脚相连,主光源发光模块与外部的另一引脚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光模块、第二混光模块以及主光源发光模块封装在一起,其中,第一混光模块与第二混光模块串联后与外部的两个第一封装电路引脚相连,主光源发光模块与外部的两个第二封装电路引脚相连,两个第一封装电路引脚形成的引脚对与两个第二封装电路引脚形成的引脚对串联或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光模块、第二混光模块以及主光源发光模块封装在一起,通过外部的两个第一封装电路引脚与第一混光模块相连,通过外部的两个第二封装电路引脚与主光源发光模块相连,通过外部的两个第三封装电路引脚与第二混光模块相连,两个第一封装电路引脚形成的引脚对、两个第二封装电路引脚形成的引脚对与两个第三封装电路引脚形成的引脚对之间为串联或并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光源发光模块所发光源的波长为730纳米。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光模块所发光源的波长为580纳米,所述第二混光模块所发光源的波长为460纳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1322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高导的承力索
- 下一篇:一种矿用多功能本安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