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制孔末端执行器的排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18724.7 | 申请日: | 201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4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付鹏强;吕刚;王义文;许成阳;周丽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6D7/18 | 分类号: | B26D7/18;B26F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末端 执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纤维复合材料机器人制孔排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制孔末端执行器的排屑装置。
背景技术
机器人制孔末端执行器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材钻孔过程中会产生粉末状的钻屑,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同时,碳纤维钻屑具有导电性易使电气设备发生短路,而目前,采用人工方式利用吸尘器将钻屑吸走,没有实现及时高效、自动化排屑过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制孔末端执行器的排屑装置,包括夹紧单元和风送单元。夹紧单元包括支撑架、夹紧头,且夹紧头通过第一普通螺栓固定在支撑架上;风送单元包括风机、软胶管、排屑漏斗、风压转换器上盖、筛网体、风压转换器、容屑器上盖、容屑器和托板。风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架上,风机的出风口通过软胶管与风压转换器上盖的进风口连通。筛网体插入风压转换器上盖前端的半圆形卡槽中,风压转换器上盖两侧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二卡槽与风压转换器上的两个卡板贴合。排屑漏斗右端下侧的梯形凸台下端固接直角形弯管。风压转换器上的风压转换器钻屑入口与直角形弯管连通。容屑器上盖前端的第一凸出块与容屑器前端的第三卡槽贴合,容屑器上盖后端两侧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二凸出块与第二矩形凸出边缘两侧接触,容屑器上盖后端的矩形挡板与容屑器上端的第二矩形凸出边缘接触。托板上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通过第二紧定螺钉与风压转换器固定连接,托板底端上的容槽与容屑器下端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底端两侧对称分布三角形加强筋,所述支撑架上端正中位置有容刀孔,所述夹紧头下端有配合槽,在所述夹紧头左右两侧对称分布着四个带有螺纹的盲孔。
进一步地,所述风压转换器左右两侧对称分布两个卡板,所述风压转换器上端有圆形凹台,所述风压转换器前端两侧对称分布两个第一卡槽及两个三角形边缘,在所述第一卡槽后侧有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一矩形凸出边缘,所述风压转换器中心位置固接一个进风管。
进一步地,所述风压转换器上盖两侧对称分布两个第二卡槽与所述两个卡板贴合,在所述第二卡槽的上方有半圆形卡槽,在所述风压转换器上盖的上端内壁面上,以90度的阵列角度圆形分布着一个第一阻风板,三个第二阻风板。
进一步地,所述筛网体插入所述风压转换器上盖前端的半圆形卡槽中,所述筛网体上的半圆形挡板与所述风压转换器上盖外壁接触,所述半圆形挡板上固接着夹持端,环绕所述筛网体圆心以120度的阵列角分布着三个筛网支撑架。
进一步地,所述容屑器上端的前侧有第三卡槽,所述容屑器上端的后侧有第二矩形凸出边缘,所述容屑器后侧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器人制孔末端执行器的排屑装置可以实现及时高效、自动化排屑过程,又能减少钻屑与孔壁摩擦的时间及有利于降低钻削温度,从而提高机器人钻孔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夹紧单元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支撑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夹紧头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风送单元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排屑漏斗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风压转换器的正等轴测图。
图8是风压转换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9是风压转换器上盖的立体结构图。
图10是筛网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11是容屑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12是容屑器上盖的立体结构图。
图13是托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1-支撑架;2-风机;3-夹紧头;4-风压转换器上盖;5-筛网体;6-风压转换器;7-容屑器上盖;8-容屑器;9-托板;10-第一普通螺栓;11-第一紧定螺钉;12-第二普通螺栓;13-三角形加强筋;14-容刀孔;15-带螺纹的盲孔;16-配合槽;17-软胶管;18-排屑漏斗;19-直角形弯管;20-第二紧定螺钉;21-梯形凸台;22-直角形管道出口;23-圆形凹台;24-卡板;25-风压转换器钻屑入口;26-第一矩形凸出边缘;27-第一卡槽;28-进风管;29-三角形凸出边缘;30-风压转换器上盖进风口;31-第一阻风板;32-第二阻风板;33-第二卡槽;34-半圆形卡槽;35-夹持端;36-筛网支撑架;37-半圆形挡板;38-第一凸出块;39-第二凸出块;40-矩形挡板;41-第三卡槽;42-第二矩形凸出边缘;43-把手;44-第一支撑板;45-第二支撑板;46-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187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孢菇切片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分条机自动清除废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