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带式微循环散热器及微循环换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32312.9 | 申请日: | 201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89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孔丽君;李建涛;宗庆贺;谷利亚;任智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242 | 代理人: | 杨威,涂文诗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带 式微 循环 散热器 微循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具体涉及一种管带式微循环散热器及微循环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功率和高性能电子元器件应用系统的微型化和高度集成化,导致单位容积内电子设备的发热量急剧增大,局部温度过高。当电子元器件长期处于高温状态时,经常因为过热发生失效。另外,当使用环境对换热系统体积、重量做出严格限制并且散热要求还很高时,传统的强迫液体循环冷却方式、强迫通风冷却方式或重力热管相变冷却方式已很难满足大功率、高热流密度使用条件下的散热要求,散热问题已成为限制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提出的传统散热器不能满足大功率、高热流密度条件下散热要求的问题,而研究设计一种管带式微循环散热器及微循环换热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管带式微循环散热器,包括热源模块安装板、散热器安装板和多个微循环散热模块,所述热源模块安装板和散热器安装板相互固定且内部形成用于容纳工质的主工质腔,所述微循环散热模块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微循环散模块的内部为分工质腔,所述微循环散模块的开口端安装在散热器安装板上,使分工质腔与主工质腔连通,所述微循环散热模块的外壁包括相互平行的散热平面,所述散热平面上设有散热翅片,所述主工质腔的内壁上设有毛细结构的主吸液微通道,所述微循环散热模块的内壁上设有毛细结构的分吸液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微循环散热模块的截面为扁圆形,多个微循环散热模块的散热平面相互平行呈阵列式设置,相邻两个微循环散热模块的相对的散热平面分别与同一个散热翅片的两侧相连或相对的散热平面上各设有一个散热翅片且两个散热翅片之间设置间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毛细通道为当量直径为0.001~8㎜的规则孔隙或不规则孔隙。
进一步地,所述毛细结构为内壁上设有微小凸起或凹坑的结构、内壁上设有微小凹槽的结构或多孔金属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主吸液微通道和分吸液微通道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毛细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金属由烧结工艺制成,所述微小凸起、凹坑和微小凹槽为由刻蚀工艺或机械加工方式获得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工质为水、甲醇、乙醇、乙二醇或丙酮,所述散热翅片为波纹无切口形、波纹有切口形、平直形或锯齿形。
一种管带式微循环换热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带式微循环散热器,还包括用于提供冷却空气的风机组。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组为轴流式或离心式风机组。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带式微循环散热器及微循环换热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吸液微通道的设置为冷却液化后的工质液体快速顺利地回流到主工质腔内提供了毛细力和通道,这种吸液微通道可使微循环散热器的热传导性能比传统热管的热传导性能提高10倍以上,因此换热系统更加紧凑高效;
2、吸液微通道的毛细结构使得分工质腔安装角度不垂直甚至与水平线夹角为0度时,微循环散热器也可以正常运行,这一特点极大地方便了电子元器件的安装;
3、工质依靠不同区域蒸汽的微压力差实现蒸汽由热源端向冷源端流动,依靠吸液微通道极强的毛细力实现液体由冷源端向热源端的快速回流,工质在微循环散热模块内部的流动不需要外部提供动力,无泵,相对于传统的采用强迫液体循环冷却方式的换热系统,噪音更低,更节省辅助功率;
4、采用共用的主工质腔,可以使热源模块安装板获得均匀的热流密度,降低散热器局部出现高温及热斑的可能性,提高微循环换热系统的可靠性;
5、采用双翅片式二次散热翅片,可以增加二次换热面积,提高放热量;同时中间带间隔板也可以有效避免二次换热翅片的变形;
6、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噪音更低,辅助功率消耗低,可靠性高,可以很好地解决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散热问题,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管带式微循环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微循环散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散热器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波纹无切口形散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波纹有切口形散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平直形散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锯齿形散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吸液微通道(方形凸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323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