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主动导盲拐杖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35626.4 | 申请日: | 2016-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0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璟华 |
主分类号: | A61H3/06 | 分类号: | A61H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主动 拐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康复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辅助盲人来进行日常的生活活动和识别障碍物的智能主动导盲拐杖。
背景技术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失明人数最大的国家,失明人数大约已有500万,占中国总人口的千分之四,换句话说,大约每250人里面,就有近1人是失明的。而世界失明总人数高达3000万,失明已经成为了世界一大疾病。现今由于工作性质和生活习惯等不良倾向的影响而使失明呈低龄化趋势,因此世界上催生了许多智能导盲拐杖,然而市面上的拐杖均采用红外传感器,只能够探测到例如动物、人这种会主动产生热量的物体,遇到了石头这类的非生物便束手无策。有部分盲人并不会购买这类的仪器,主要是因为性价比不高,价格昂贵。此外《好奇实验室》曾经在杭州的主干道的盲道上做过一期盲人实测,结果发现因为许多盲道上有障碍物,而盲人无法辨别出,会导致摔倒。综上所述,目前盲人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智能主动识别前方周围障碍物(包括非生物体),以便及时避开,从而保障盲人行走安全有效的导盲拐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导盲效果佳、简单有效、使用安全且大众化的智能主动导盲拐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主动导盲拐杖,包括拐杖杆、设置在拐杖杆顶部的手柄,还包括设置在拐杖杆底部的拐杖底盘及蓝牙耳机;所述拐杖底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超声波传感器;所述拐杖杆内设置有信号控制组件;所述超声波传感器与信号控制组件信号相连;所述拐杖底盘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架。蓝牙耳机也与信号控制组件信号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动导盲拐杖的改进:信号控制组件包括超声波测距模块、信号处理器及无线通信模块,所述信号处理器分别与超声波测距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信号相连;
所述超声波传感器与超声波测距模块信号连接;
蓝牙耳机与无线通信模块信号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动导盲拐杖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拐杖杆内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超声波传感器、按钮、超声波测距模块、信号处理器及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动导盲拐杖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拐杖底盘的底部设置有四个支架;所述拐杖底盘为正方形;所述四个支架分别设置在拐杖底盘的四个角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动导盲拐杖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拐杖底盘上设置有三个超声波传感器;所述三个超声波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拐杖底盘的左前方、正前方及右前方,
设置在拐杖底盘左前方的超声波传感器与设置在拐杖底盘正前方的超声波传感器的中心线夹角为50~70°(较佳为60°);
设置在拐杖底盘右前方的超声波传感器与设置在拐杖底盘正前方的超声波传感器的中心线夹角为50~70°(较佳为60°);
所述拐杖底盘的正前方是指与手柄的中心线在垂直方向上相重叠,且指向与手柄端部的指向相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动导盲拐杖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与信号处理器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动导盲拐杖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拐杖杆上设置有收缩调节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动导盲拐杖的进一步改进:智能主动导盲拐杖还包括震动发生器,所述震动发生器与无线通信模块信号相连。该震动发生器例如可可佩带在手臂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动导盲拐杖的进一步改进:手柄为钩型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动导盲拐杖具有以下优点:能智能识别周围各类生物和非生物等障碍物,并采用蓝牙耳机语音提醒使用者,保障盲人行走安全;如果使用者还患有耳聋,则可以使用震动发生器震动提醒。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功能多样、使用效果佳、简单有效、使用安全且大众化的智能主动导盲拐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动导盲拐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不包括蓝牙耳机和震动发生器)。
图2为图1中的拐杖底盘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动导盲拐杖的震动发生器8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动导盲拐杖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璟华,未经张璟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356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装配定位的便携式储能设备结构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组线路板保护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