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衬底及外延片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44619.0 | 申请日: | 201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2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顾广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晶盟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36 | 分类号: | H01L29/36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31259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201707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衬底 外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特别是一种衬底及外延片。
背景技术
对于半导体器件来说,需要外延层具有较高质量的晶体结构,而且对外延层的厚度、导电类型、电阻率及电阻均匀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要求。而半导体的电阻率一般随着温度、掺杂浓度、磁场强度及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在半导体领域,电路与电子元件需要在外延片上制作完成,不同的应用如MOS型中PMOS、NMOS、CMOS和双极型中饱和型和非饱和型。随着集成电路设计朝向轻、薄、短、小及省电化的发展趋势,行动通讯、信息家电等产品无不力求节约能源消耗,对于外延片类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解决外延片电阻率的变化分布问题,不仅可以满足外延片轻、薄、小、省电发展趋势,还可以提高外延片后道电子元件的使用率,有效降低客户端的产品成本。
现有技术中的外延片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自掺杂现象。自掺杂,是由于热蒸发或者化学反应的副产物对衬底的扩散,衬底中的硅及杂质进入气相,改变了气相中的掺杂成分和浓度,从而导致了外延层中的杂质实际分布偏离理想情况的现象。按产生的原因,自掺杂可分为气相自掺杂、固相外扩散及系统自掺杂。气相自掺杂的掺杂物主要来自晶圆的背面和边缘固相外扩散。固相外扩散的掺杂物主要来自衬底的扩散,掺杂物在衬底与外延层的接触面由衬底扩散至外延层。系统自掺杂的掺杂物来自气体晶片,石墨盘和反应炉腔体等外延片生产装置的内部。由自掺杂的产生原因可看出,外延片生产过程中,尤其是气相外延的生产方法中,自掺杂现象难以避免。
又由于,衬底中的杂质与外延层的杂质的互相扩散,降低了外延层的电阻均匀性。如何提供一种可降低外延层生产过程中的自扩散衬底,以改善外延层电阻率均匀性,一向是业内比较难以克服的问题。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外延片。由于自掺杂的影响,一般情况下,①处相对于外圈电阻率最高,②、③、④、⑤处次之,最边缘的⑥、⑦、⑧、⑨处阻值相对更低。另外,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存在边缘处电阻率高于靠近圆心处电阻率的情况。衡量电阻均匀性的标准通过计算公式可算出,计算公式:电阻率均匀性=(MAX-MIN)*100%/(MAX+MIN),MAX为9个点中最大电阻率数值,MIN为9个点中最小电阻率数值。通过此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的均匀性数值越小,则其均匀性越高,外延片质量越高。
目前,对于外延片的电阻率均匀性可以接受范围小于5%。而现有技术中的外延片,其电阻率均匀性最低也仅能达到2.5%,按照现有技术生产,电阻率均匀性数值难以再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阻率均匀性得到提升的衬底及外延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衬底。所述衬底包括衬底本体及本征硅层。所述本征硅层铺设在所述衬底本体的上表面上。所述本征硅层的上表面用于铺设外延层。
优选地,所述本征硅层的厚度为0.5-1μm。
优选地,所述本征硅层的厚度设置与所述衬底本体的厚度呈正相关。
优选地,所述衬底本体为N型。
优选地,所述衬底本体掺杂有砷、磷及锑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衬底本体为重掺砷衬底本体。
优选地,所述本征硅层由三氯硅烷与氢气反应生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外延片。所述外延片包括外延层及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衬底。所述外延层铺设在所述本征硅层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外延层的制备温度为1020-1040℃。
优选地,所述外延层的成长速率为0.5-1μm/min。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包括所述外延片。所述外延片包括外延层及衬底。所述衬底包括衬底本体及本征硅层。所述本征硅层铺设在所述衬底本体的上表面上。所述外延层铺设在所述本征硅层的上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衬底通过在衬底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本征硅层,可将衬底本体与外延层隔开,从而避免衬底本体与外延层之间产生自掺杂问题。因而,所述衬底能够防止衬底本体中的掺杂剂进入外延层,可提高外延层平坦区以改善电阻率均匀性。
另外,相较于未设置本征硅层的衬底,在生长外延层时,本征层的生长速率提高1倍、温度可降低20℃,且仍能够生产出电阻均匀性更高的外延层。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法生产的新型衬底,制造外延片时更加节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晶盟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晶盟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446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体管
- 下一篇:一种新型超结逆导IGBT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