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推力杆总成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72832.2 | 申请日: | 201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5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高尚;胡新;胡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8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力 总成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推力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推力杆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后推力杆在很多SUV和MPV等车型上运用广泛,它在保证整车承载性的同时,也拥有很好的舒适性能和车身稳定性能,后推力杆一般安置在后副车架总成后方,在车辆转向的时候,会抑制车身纵向和垂向的摆动幅度,增加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
传统后推力杆总成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冲压焊接型,另一种是圆形空心钢管型。圆形空心钢管型后推力杆总成采用空心设计,中间的圆形空心钢管(中间连接杆)与两端钢套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这种结构的后推力杆总成质量轻,且结构比较坚固,但是,在中间连接杆折弯变形后,材料的表面应力集中,而且圆形空心钢管与两端钢套焊接面积较小,不仅对工艺要求较高,而且很容易发生焊缝咬边现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的风险很高,不能满足性能要求。而冲压焊接型后推力杆总成,中间连接杆使用的是U型槽冲压钢板,两个钢套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冲压钢板的两端,这种形式的后推力杆总成,在中间连接杆折弯变形后,和圆形空心钢管型后推力杆总成一样,不能满足性能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后推力杆总成容易发生焊缝咬边现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的风险很高,不能满足性能要求的缺陷,提供一种后推力杆总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后推力杆总成,包括中间连接杆、第一钢套、压装在所述第一钢套中的第一衬套、第二钢套以及压装在所述第二钢套中的第二衬套,所述中间连接杆为实心结构,所述中间连接杆包括杆体及连接在所述杆体两端的第一焊接段及第二焊接段,所述第一焊接段的外端设置有贴合焊接在所述第一钢套的外周上的第一焊接面,所述第二焊接段的外端设置有贴合焊接在所述第二钢套的外周上的第二焊接面,所述第一焊接段的内端截面面积大于第一焊接面的表面积,所述第一焊接段设置有由内向外倾斜并与第一焊接面相接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焊接段的内端截面面积大于第二焊接面的表面积,所述第二焊接段设置有由内向外倾斜并与第二焊接面相接的第二斜面, 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一钢套的径向的夹角为18-20度,所述第二斜面与第二钢套的径向的夹角为18-20度。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沿其长度方向具有尺寸相同的圆形截面,所述第一焊接段通过在所述中间连接杆的一端铣出第一斜面形成,所述第一焊接面为球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二焊接段通过在所述中间连接杆的另一端铣出第二斜面形成,所述第二焊接面为球面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焊接段位于第一钢套轴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二焊接段位于第二钢套轴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衬套包括第一外钢套、第一内套及硫化于所述第一外钢套及第一内套之间的第一橡胶体,所述第一外钢套过盈压装在所述第一钢套内;所述第二衬套包括第二外钢套、第二内套及硫化于所述第二外钢套及第二内套之间的第二橡胶体,所述第二外钢套过盈压装在所述第二钢套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套及第二钢套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包括直杆段及拱形段,所述直杆段的一端与所述拱形段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焊接段的一端连接,所述拱形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焊接段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拱形段沿所述第二钢套的轴线方向的一侧拱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28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的后车轮支架结构
- 下一篇:后衬套及含其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