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爬行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86055.4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0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景秀眉;徐骏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L55/32 | 分类号: | F16L55/3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爬行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器人,特别是一种可在管道内爬行的机器人。
背景技术
现在,工业生产及生活中离不开各种管路及管道,这些管道经常发生内部堵塞或破碎等现象,但是由于管道相对封闭,具体的堵塞及破损处不容易被发现。管道机器人是一种可沿细小管道内部或外部自动行走、携带一种或多种传感器及操作机械,在工作人员的遥控操作或计算机自动控制下,进行一系列管道作业。但是目前的管道机器人为了行走顺畅大多设置有滚轮,但是这种结构不适应机器人在管道内的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管道爬行机器人,本管道爬行机器人不但能够在管道内移动,还方便在管道的位置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管道爬行机器人,包括前端部、中间部及后端部,前端部、中间部及后端部均为圆盘形,圆盘周向均布有沿圆盘径向伸缩的伸缩杆;前端部、中间部及后端部通过依次通过伸缩缸连接。通过控制前端部、中间部及后端部圆盘上的伸缩杆的伸缩,可控制其相对管体的固定或离开,通过控制伸缩缸的伸缩可控制前端部、中间部或后端部的移动,从而使得机器人在管道内以类似于“蠕动”的方式移动。伸缩杆伸出,可使机器人相对管体牢固的固定。
在上述的管道爬行机器人中,圆盘上的伸缩杆为六个,其中不相临的三个伸缩杆的端部为摩擦头,另三个伸缩杆的端部为滚轮。当需要机器人移动时,让具有摩擦头的支撑杆缩回,让具有滚轮的支撑杆伸出支撑在管体上,方便机器人沿管体前后移动。
在上述的管道爬行机器人中,前端部的圆盘上设置有框架体,所述框架体为转轴首尾连接组成的正六边形框架体,转轴彼此通过万向联轴器连接,每个转轴上设置有垂直于转轴的杆体,每个转轴上设置有轴承,轴承通过支撑柱支撑在圆盘上,转轴上设置有控制转轴转动的旋转机构。转轴转动使得杆体同时收拢或散开,相当于伸缩杆的收缩或伸出。
在上述的管道爬行机器人中,中间部及后端部的圆盘上设置有螺旋槽,在伸缩杆上设置有与螺旋槽配合的齿,圆盘及伸缩杆设置在壳体内,壳体上设置有控制圆盘转动的电机,通过控制圆盘不同方向的转动控制伸缩杆沿圆盘的径向伸缩。
在上述的管道爬行机器人中,圆盘两面设置有螺旋方向不同的螺旋槽,两面的螺旋槽上均配合有伸缩杆,一面的伸缩杆端部设置滚轮,一面的伸缩杆端部设置摩擦头,圆盘转动时一面的伸缩杆伸出另一面的伸缩杆缩回。
在上述的管道爬行机器人中,前端部、中间部及后端部之间均通过并列的三个伸缩缸连接,伸缩缸与前端部、中间部及后端部均通过球铰链连接。三个伸缩缸相当于并联机械臂控制机构,通过三个伸缩缸的伸缩可以控制圆盘的朝向,利于机器人爬过弯曲的管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管道爬行机器人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杆可牢固的固定在管道上,采用蠕动的方式爬行,爬行稳定。。
2、本实用新型具有不同伸缩杆端头,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前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中间部及后端部的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中间部及后端部的圆盘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圆盘及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转轴1,万向联轴器2,伸缩杆3,摩擦头301,滚轮302,齿303,轴承4,支撑柱5,第一电机6,螺旋槽7,壳体8,第二电机9,伸缩缸10,圆盘11,杆体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2、3、4所示,一种管道爬行机器人,包括前端部、中间部及后端部,前端部、中间部及后端部均为圆盘形。
在上述的管道爬行机器人中,前端部的圆盘11上设置有框架体,所述框架体为转轴1首尾连接组成的正六边形框架体,转轴彼此通过万向联轴器2连接,每个转轴上设置有垂直于转轴的杆体12,每个转轴上设置有轴承4,轴承通过支撑柱5支撑在圆盘上,其中的一个转轴上设置有第一电机6,电机的转轴与转轴同轴,电机的壳体与圆盘固定连接。转轴转动使得杆体同时收拢或散开,相当于伸缩杆的收缩或伸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未经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860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