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漏油通气件、减速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97086.X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2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7 | 分类号: | F16H57/027;F16H57/029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油 通气 减速器 总成 具有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漏油通气件、减速器总成和具有该减速器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挡油管的主要作用是阻止减速器总成内的两个油腔的润滑油互通,相关技术中采用了油封来阻止两个油腔的润滑油互通。在该结构中,减速机构在高速旋转下,因为油腔存在油位上下高低差,润滑油存在压力差或内部气压存在压差;容易导致以下问题:
1、油封被润滑油的压力差挤压会产生变形,起不到挡油的作用;
2、油封被润滑油的压力差挤压会产生移动、错位或倾斜,起不到挡油作用;
3、润滑油液位高端流到低端后,高液位端将会因润滑不足而导致齿轮快速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减速器总成,所述减速器总成的防漏油性能和通气性能提升,工作可靠性提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减速器总成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防漏油通气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减速器总成,包括:减速器壳,所述减速器壳内限定有轴腔、齿轮腔、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分别与所述轴腔连通且沿所述轴腔的轴向分布,所述第二安装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齿轮腔之间,所述减速器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的通气孔;轴体,所述轴体设在所述轴腔内;套管,所述套管设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且套设在所述轴体上,所述套管止抵在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壁面和所述轴体的外周面之间,所述套管的周壁上设有连通所述通气孔与所述轴腔的通气通道;油封,所述油封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且套设在所述轴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总成的防漏油性能和通气性能提升,工作可靠性提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总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气通道包括设在所述套管的外周壁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一端与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凹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凹槽形成为沿所述套管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槽,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向外凸出且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壁面止抵的第一环形凸缘和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上设有连通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至少一个贯通口,所述贯通口的最低端高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底壁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环形凸缘的外周面上设有切边,所述切边处形成有所述贯通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轴体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贯通口为两个,两个所述贯通口分别位于所述套管的水平方向的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环形凸缘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的外周面分别形成为环形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气通道沿所述套管的径向贯通所述套管的内周壁面和外周壁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管为一体形成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防漏油通气件,所述防漏油通气件形成为套管,所述套管的外周壁面上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向外凸出的第一环形凸缘和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上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至少一个贯通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速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圈示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速器总成的减速器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速器总成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沿图4中线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减速器总成100;
减速器壳10;轴体20;套管30;油封40;
第一安装腔101;第二安装腔102;轴腔103;齿轮腔104;通气孔105;
凹槽31;贯通口32;第一环形凸缘310;第二环形凸缘320;切边33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70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蓝牙双向定位防丢防盗系统
- 下一篇:聚光式太阳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