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代替内埋式试验件的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02614.6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8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于金苓;王石磊;曲林峰;郭子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周良玉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代替 内埋式 试验 加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试验装置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代替内埋式试验件的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内埋式试验件需要进行静强度试验验证,由于试验件所处的舱内空间狭小,进行强度验证试验所需要的加载设备庞大,无法在舱内实施。所以需要设计一个载荷模拟装置代替该试验件,使得试验能够顺利进行,并保证试验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代替内埋式试验件的加载装置,采用了替代装置代替无法进行强度试验的试验件,可满足不同试验情况的加载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代替内埋式试验件的加载装置,包括:第一吊耳、第二吊耳、舱内体假件、连接件、舱外体假件、螺栓及螺母;
所述第一吊耳设置有同轴的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吊耳设置有同轴的椭圆形圆孔;
所述舱内体假件由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一腹板及第一筋板组成,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通过第一腹板焊接成一体,所述第一筋板设置在腹板两侧,并将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连接在一起;
所述连接件由第三盖板、第四盖板、两件侧板及第二筋板组成并焊接成一体,所述两件侧板沿第三盖板和第四盖板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三盖板和第四盖板通过第二筋板连接;
所述舱外体假件由第五盖板、第六盖板及第二腹板组成,所述第二腹板设置在所述第五盖板和第六盖板之间,并焊接成一体;
所述舱外体假件通过螺栓、螺母与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另一端通过螺栓、螺母与所述舱内体假件连接;
所述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分别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舱内体假件两端;
所述装置通过第一吊耳及第二吊耳与机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筋板对称设置在腹板两侧,且每侧均布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腹板通长设置在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筋板均布设置在所述两件侧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吊耳及第二吊耳为双耳吊耳。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机体连接处的装配形式同原安装形式一致,所以可以将此装置装配在原吊耳的位置,能够在内埋武器静力试验中代替试验件,满足试验的加载要求,并且载荷的传递路线不变,不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代替内埋式试验件的加载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代替内埋式试验件的加载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其中,1-第一吊耳,2-第二吊耳,3-舱内体假件,4-连接件,5-舱外体假件,6-螺栓,7-螺母,11-圆形通孔,21-椭圆形孔,31-第一盖板,32-第二盖板,33-腹板,34-第一筋板,41-第三盖板,42-第四盖板,43-侧板,44-第二筋板,51-第五盖板,52-第六盖板,53-第二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2;
一种代替内埋式试验件的加载装置,包括:第一吊耳1、第二吊耳2、舱内体假件3、连接件4、舱外体假件5、螺栓6及螺母7;
在内埋式试验件静力试验中,所述舱内体假件3替代舱内体,所述舱外体假件5代替舱外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026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