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踏力感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07220.X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5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庄明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明郎 |
主分类号: | G01L5/22 | 分类号: | G01L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丛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踏力感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感测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踏力感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骑乘自行车风气的兴起,市面上已可见各种可供使用者选择的自行车款式,以及可让使用者依需求进行更换的自行车零件。在这些自行车零件中,已存在可用于让使用者对骑乘自行车时的各种运动参数进行监控的零件,例如可用于侦测使用者踏力的五通轴(bottom bracket)。
在公知技术中,五通轴中可设置轴承外环,其可响应于使用者的踏力而产生变形,进而通过变形压迫应变计以得出上述踏力。然而,为了让轴承外环可准确地朝向应变计的方向产生变形以压迫应变计,以往设计者需在轴承外环内端面另外加设可抵撑轴承外环的多个支点轴,因而增加了制造上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自行车踏力感测装置,其可在不需额外设置支点轴的情况下,让轴承套筒受踏力的驱动而准确地压迫应变计,因而减少了制造上的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行车踏力感测装置,其包含轴承套筒以及张力感应环。轴承套筒可旋转地支撑曲柄轴。张力感应环环设于轴承套筒,且张力感应环的第一表面设置有平面以设置应变计。应变计响应于踏力而产生变形。平面具有指向自行车后方的法线方向。张力感应环包含未接触于轴承套筒的至少一个凹陷部以及接触于轴承套筒的至少一个接触部,且接触部设置位置相对于平面。
此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踏力感测装置的其它可行实施例如后。前述凹陷部及接触部可设置于张力感应环的内圈。凹陷部可包含第一凹陷部及第二凹陷部,接触部可包含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且第一凹陷部、第一接触部、第二凹陷部及第二接触部可彼此交错配置。第一接触部可具有第一弧度,第二接触部可具有第二弧度,且第二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可彼此相对设置。第一凹陷部可具有第三弧度,第二凹陷部可具有第四弧度。第一弧度可为180度。第二弧度、第三弧度及第四弧度可相等。另外,第三弧度与第四弧度可相等。
上述自行车踏力感测装置可还包含连接至应变计的印刷电路板,其可基于变形计算踏力。张力感应环环设于轴承套筒的一端。
上述自行车踏力感测装置可还包含磁环编码器,其环设于轴承套筒的另一端,且磁环编码器可用于侦测轴承套筒的转速。
上述自行车踏力感测装置可还包含线性编码器,其环设于轴承套筒的另一端,且线性编码器可用于侦测轴承套筒的转速。
上述自行车踏力感测装置可还包含第一始点磁铁以及第二始点磁铁。第一始点磁铁可设置于轴承套筒的第二表面。第二始点磁铁可设置于第二表面上相对于第一始点磁铁的另一侧。
凹陷部与张力感应环的圆心可相距第一距离,接触部与圆心相距第二距离,且第一距离至少大于第二距离0.1毫米。轴承套筒相对于自行车踏力感测装置为可拆卸的。应变计可贴附于前述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踏力感测装置可在不需额外设置支点轴的情况下,让轴承套筒受踏力的驱动而准确地压迫应变计,因而减少了制造上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绘示的自行车踏力感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依据图1实施例绘示的张力感应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详细描述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各图。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绘示的自行车踏力感测装置100的示意图。图2是依据图1实施例绘示的张力感应环120的示意图。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同时参照图1及图2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行车踏力感测装置100。
在本实用新型中,自行车踏力感测装置100例如是五通轴,其可包括轴承套筒110及张力感应环120。轴承套筒110可旋转地支撑曲柄轴。在一实施例中,轴承套筒110的两端可分别用以连接位于自行车两侧的曲柄轴。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轴承套筒110相对于自行车踏力感测装置100可为可拆卸的,但本实用新型包括且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明郎,未经庄明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072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