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动汽车车轮全方位转向的转换装置及可全方位转向的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07844.1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7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靳立强;田端洋;张志阳;褚学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17/34 | 分类号: | B60K17/34;B60K17/356;B60L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周明飞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动汽车 车轮 全方位 转向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车轮全方位转向的转换装置及可全方位转向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近些年以来,世界各地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随之而来的便是能源的短缺、环境的污染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全球汽车和能源产业需要面对的挑战。混合动力、纯电动、太阳能等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汽车厂商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其中电动汽车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而这其中轮毂电机驱动技术由于具有布局灵活使车体结构更简单、能量利用率高、可实现多种复杂驱动方式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潜力一项电动汽车技术。
目前,大部分传统汽车采用的是两轮转向,其驱动轮与车架之间都是通过悬架装置连接的,动力通过万向传动装置传递给驱动轮。当转向轮也负责驱动时,受万向传动装置结构限制,会限制车轮转动角度,使得传统汽车的泊车以及转向调头都需要较大的空间,这降低了空间的利用率,导致汽车在一些狭窄路段无法完成驾驶员预想的运动,同时容易造成交通的堵塞,不利于城市的交通。同时,虽然两轮转向容易控制,但在高速行驶中转弯时的稳定性差。也有少部分车采用四轮转向,其能够克服两轮转向的缺陷,但控制系统结构复杂且成本高,因此主要用于高档轿车。
此外,对于四轮转向并可以完成横向行驶的汽车,虽然已有公司制造出试验车,如EO 2,但其在如横向行驶时必须先制动,完成车轮位置转换再重新起步,这样将使得行驶效率降低,同时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复杂行驶路线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车轮全方位转向的转换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解决现有电动汽车车轮中的转向电机影响车轮减震效果以及减震弹簧压缩长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轮转动角度受限制以及完成车轮位置转换时汽车需要完全制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可全方位转向的电动汽车,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制动就能够完成车轮全方位偏转以及原地转向掉头并且对车轮减震无影响的电动汽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车轮全方位转向的转换装置,包括:
车轴,其穿过轮毂电机的中心并且和轮毂电机的定子固定,车轮相对于所述车轴自由旋转;
转向支架,其固定连接所述车轴或其和所述车轴形成为一体;所述转向支架具有两个平行外伸脚;
电机基座,其设置在所述转向支架的两个外伸脚之间,并且具有容纳空间;
减振液压缸,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机基座和所述转向支架的所述外伸脚之间;
减振液压活塞杆,其穿过所述电机基座和所述减振液压缸,并且固定在所述转向支架的两个外伸脚之间;
转向电机,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能够驱动所述减振液压活塞杆旋转。
优选的是,所述减振液压活塞杆的径向周缘形成活塞,其上设置节流孔。
优选的是,所述电机基座,其一端通过法兰与车轮固定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支架相连。
优选的是,所述转向机架以及所述电机基座之间设置弹簧。
优选的是,所述减振液压活塞杆外端与所述转向机架相连,内端穿过所述电机基座与花键套相连。
优选的是,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花键套通过减速齿轮相啮合进行传动,进而带动所述减振液压活塞杆,再驱动所述转向支架完成转动。
优选的是,所述减速齿轮与所述花键套的外齿均为直齿;以及
所述减振液压活塞杆具有外花键,其与所述花键套的内花键槽相配合。
优选的是,所述轮毂电机的转子与车轮轮辋相连接,并且在所述轮毂电机的转子外侧设置刹车盘。
一种可全方位转向的电动汽车,包括所述的用于电动汽车车轮全方位转向的转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汽车转弯半径大,空间利用率低,高速转弯时稳定性差等不足,实现汽车可以在交通资源有限的地方更加灵活的行驶,并且可以在不需要制动的情况下完成全方位转向行驶,同时运用轮毂电机驱动技术,具有稳定性高、经济、安全、实用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体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前后行驶车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低速逆相位转向车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078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气采样装置
- 下一篇:中置轴挂车取力器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