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后排座椅调角器拉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32768.X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1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陈邦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22 | 分类号: | B60N2/22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29 | 代理人: | 苑新民 |
地址: | 317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后排 座椅 调角器 拉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汽车后排座椅调角器拉线结构汽车后排座椅调角器拉线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后排座椅支撑后排放倒功能时,通常在座椅背部也设置有控制手柄,导致座椅内部的拉线排布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后排座椅调角器拉线结构,改善了拉线方案,拉线排布变得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调角器拉线结构,传动线的一端连接调角器,前控制线的一端连接坐垫上的控制手柄,后控制线的一端连接靠背上的控制手柄,靠背骨架上设置有接线盒,接线盒内的滑道上设置有滑块,前控制线和后控制线的另一端定位连接在滑块的一侧,传动线的另一端定位连接在滑块的另一侧,前控制线或后控制线的移动可驱动传动线移动或传动线移动可驱动前控制线和后控制线的移动,以实现调角器的解锁或上锁。
优选的,所述滑块上并列设置有穿线孔,前控制线和后控制线的另一端从滑块的一侧穿过滑块两侧的穿线孔后分别连接有第一限位块,传动线的另一端从滑块的另一侧穿过滑块中间的穿线孔后连接有第二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块为锥形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为圆柱体。
优选的,所述前控制线、后控制线和传动线外均有包裹有护套,形成前控制拉线、后控制拉线和传动拉线,护套固定在靠背骨架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无论是前控制拉线还是后控制拉线,只要其中一根拉动,都能带动滑块移动,从而带动传动线动作,实现调角器的解锁或上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A、传动拉线;B、前控制拉线;C、后控制拉线;1、靠背骨架;2、传动线;3、第一限位块;4、滑块;5、穿线孔;6、第二限位块;7、前控制线;8、护套;9、后控制线;10、滑道;11、接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调角器拉线结构,传动线2的一端连接调角器,前控制线7的一端连接坐垫上的控制手柄,后控制线9的一端连接靠背上的控制手柄,靠背骨架1上设置有接线盒11,接线盒11内的滑道10上设置有滑块4,前控制线7和后控制线9的另一端定位连接在滑块4的一侧,传动线2的另一端定位连接在滑块4的另一侧,前控制线7或后控制线9的移动可驱动传动线2移动或传动线2移动可驱动前控制线7和后控制线9的移动,以实现调角器的解锁或上锁。
其中,所述滑块4上并列设置有穿线孔5,前控制线7和后控制线9的另一端从滑块4的一侧穿过滑块两侧的穿线孔5后分别连接有第一限位块3,第一限位块3为圆柱体结构,并被卡在滑块4另一侧;传动线2的另一端从滑块4的另一侧穿过滑块4中间的穿线孔5后连接有第二限位块6,第二限位块6为锥形体,并被卡在滑块4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前控制线7、后控制线9、传动线2与滑块的固定方式不局限于上述方式,如可以直接浇筑在滑块4上,或者通过螺纹件固定。
其中,前控制线7、后控制线9和传动线2外均有包裹有护套8,形成前控制拉线B、后控制拉线C和传动拉线A,护套8固定在靠背骨架1上。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27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后排座椅靠背回位弹簧安装结构
- 下一篇:具有辅助锁紧结构的座椅调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