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舱内饰零部件分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42132.3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3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于洋;燕洪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新宝路航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5/18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107 | 代理人: | 史力伏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发动机舱 零部件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保证零部件安装精度,结构紧凑,强度好,空间利用率高的汽车发动机舱内饰零部件分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各汽车厂家对车身前部的结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满足车身结构刚度和中国新车评价规程星级要求,还要保证其他零部件在车身上的安装,从而致使汽车车身前部的结构总成较为复杂。为了增加整车的美观性、提升质感,各种车型的发动机舱内的各零部件都布置得整齐有序。但是,随着具有高效低耗优势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汽车发动机舱内的零部件越发的复杂和繁多,即使进行有序的排布,也还是难以做到整齐美观。
现有发动机舱内饰零部件的结构复杂、制造工艺繁琐,难以保证零部件的安装精度。此外,受其结构和强度的限制,使用时的空间利用率较低,不但妨碍车辆结构紧凑性的提高,还增加了车辆制造成本。并且,发动机舱内杂乱的布置,严重影响发动机舱内各零部件的检修。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发动机舱内饰零部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保证零部件安装精度,结构紧凑,强度好,空间利用率高的汽车发动机舱内饰零部件分总成。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汽车发动机舱内饰零部件分总成包括前轮罩上前部组件,前轮罩后板,前减震器座和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罩上前部组件包括前轮罩前下板和前轮罩前上板,其中前轮罩前下板由前下板主体构成,前下板主体的下端设置有下折弯,前下板主体的上端设置有上折弯,前下板主体上设置有进气管安装孔和基准孔;前轮罩前上板包括侧板,侧板的上端设置有上端板,侧板的下端设置有下端板,侧板上设置有搭铁安装螺柱;前轮罩前下板的上折弯与前轮罩前上板的侧板相连,前轮罩前下板的下侧设置有前板加强板,前板加强板的一端与前下板主体下侧相连,前板加强板的另一端与前轮罩前上板的下端板相连;前轮罩前下板上设置有发动机支架和膨胀箱支架,前轮罩前上板的端部设置有前上板端板,前轮罩前上板的上端板上设置有翼子板支架;所述前轮罩后板包括后板主体,后板主体的一侧设置有侧连接板,后板主体的上侧设置有上连接板,后板主体上分别设置有进气管安装孔、线束过孔、制动管过孔、ABS安装孔和基准孔;前轮罩后板的上部设置有线束支架,线束支架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搭铁安装螺柱;前轮罩后板通过侧连接板,分别与前轮罩上前部组件前轮罩前下板的侧边以及前轮罩前上板的侧板相连;所述前减震器座包括设置有单件基准孔的减震器座主体,减震器座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折弯板;前减震器座设置在前轮罩后板上连接板与前轮罩前上板侧板围构形成的容置部内,并且前减震器座的两侧分别与前轮罩后板上连接板和前轮罩前上板侧板相连;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支架主体的外侧设置有搭接凹槽;连接支架设置在前减震器座外侧,支架主体的下侧与减震器座主体的上部相连,连接支架的搭接凹槽布置在前减震器座的折弯板上。
所述前轮罩前上板的侧板和上端板的端部,分别设置有横梁安装孔。以便于与灯上横梁的连接。
所述前轮罩前下板下侧设置的前板加强板的中部,设置有蓄电池托盘安装孔;前板加强板的上端设置有基准转换孔,前板加强板的下端设置有单件基准孔。以便于蓄电池的连接,并辅助加强板的加工和零件的装配。
所述前减震器座的减震器座主体下侧设置有震器座加强件。以增强前减震器座的结构强度,提升减震器座的可靠性。
所述设置在前减震器座外侧的连接支架上设置有盖板安装孔。以便于前通风盖板的定位和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新宝路航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沈阳新宝路航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21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