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的减震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47064.X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3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唐平;周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2 | 分类号: | B62K11/02;B62J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张清 |
地址: | 52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减震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尤其是一种摩托车的减震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零部件如脚踏板、前货箱、挡泥板等与车架之间需要通过螺栓、螺母等紧固件实将两者安装固定,而为了减小两者间的震动传递,有时还需要在两者间增设有减震结构。
参照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传统减震连接结构,包括安装体1以及支撑体2,两者之间通过工字型的橡胶减震垫实现减震。减震垫通过变形装入安装体1的安装孔11内,且中间开有可插入衬套5的连接孔;紧固螺栓或螺钉由安装体1一侧穿过衬套5与另一侧支撑体2的螺母拧紧固定,使安装体1与振动的支撑体2之间完全被软性材质的减震垫隔开,震动得到减轻。
其中,工字型的减震垫的小径(D1)与安装孔11的孔径根据需要可间隙配合、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但为了使减震垫能够变形装入安装孔11内,需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其厚度(t1和t2)不能太厚;二是减震垫大径(D2)和小径(D1)之间形成的与安装体1的重合宽度(b)不能过大;三是减震垫的选用材质不能过硬。否则减震垫与安装孔11之间装配困难甚至无法装入,因此无法获得明显的减震效果,只能使用在振动小或者不要求获得明显减震效果的场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的减震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摩托车的减震连接结构,包括通过连接件实现紧固的安装体以及支撑体,所述安装体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一侧设有T型减震垫,另一侧设有柱形减震垫;所述柱形减震垫设有沉孔,所述T型减震垫的小径端依次插入所述安装孔及沉孔内;所述T型减震垫及柱形减震垫均设有轴向贯通孔,两个所述贯通孔共同形成供衬套插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穿过衬套实现紧固。
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和螺母。
所述螺母一体焊接在所述支撑体上。
所述螺母由所述支撑体直接开有的螺纹孔形成。
所述T型减震垫和/或柱形减震垫设有若干个围绕所述连接孔轴向布置的减震细孔。
所述连接孔为齿形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安装孔两侧分别设置有T型减震垫及柱形减震垫,T型减震垫的小径端插入柱形减震垫的沉孔内,使安装体与支撑体完全隔离,有效减弱紧固部位轴向和径向方向的振动传递,防止因零部件振动产生噪音和震感问题;且分体式的减震垫结构,装配更为简便,避免了以往装配中工字型减震垫需要费力变形装入安装孔内的问题,省时省力;同时减震垫能够根据振动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尺寸和材料,减震效果明显,适用场合更广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减震连接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图3为图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方式;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
图6为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减震垫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位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图3,一种摩托车的减震连接结构,包括通过连接件6实现紧固的安装体1以及支撑体2,安装体1设有安装孔11。
所述安装孔11的一侧设有T型减震垫3,另一侧设有柱形减震垫4;其中,柱形减震垫4内设有沉孔41,使T型减震垫3的小径端31插入沉孔41内相互嵌合,能够避免T型减震垫3的小径端31由于过短而在径向作用力下变形而被挤出安装孔,从而影响减震效果。
T型减震垫3及柱形减震垫4均设有轴向贯通孔,两个贯通孔共同形成供衬套5插入的连接孔51,连接件6穿过衬套5实现所述安装体1与支撑体2之间的紧固连接。
安装体1与支撑体2可采用螺栓或螺钉实现紧固。采用螺栓连接时,与螺栓61紧固的螺母62可以一体焊接在支撑体2上,安装简便、省力;或参照图4,直接在支撑体2上开有螺纹孔形成螺母62,制造更为简便。
螺栓61或螺钉能够从安装体1一侧依次穿过T型减震垫3、柱形减震垫4与支撑体2上的螺母62连接固定,使安装体1与支撑体2完全隔离,有效减弱紧固部位在轴向和径向方向上的振动传递,防止因零部件振动产生噪音和震感问题。
且分体式的减震垫结构,其能够在安装孔11两侧直接对插组装,避免了以往工字型减震垫需要外力按压使其变形才能装入的问题,装配更为简便,省时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70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页面渲染和验证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平板的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