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集成度驱动转向一体化舵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48239.9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2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翟国涛;刘国辉;陶凌峰;谷青明;王德华;时焕玲;李璇;贾召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唐代盛 |
地址: | 210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度 驱动 转向 一体化 舵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集成度驱动转向一体化舵轮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制造系统和自动化仓储系统的发展,对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机器人的性能、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GV机器人最基本的功能是自主运行,驱动和导向系统是实现该功能的关键部件,也是AGV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性能及可靠性直接决定着AGV机器人的性能和可靠性。就目前而言,大多数AGV机器人的驱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均采用驱动器+有刷电机+固定速比减速器的传动结构;其中,有刷电机可靠性较低、体积较大、维护成本高;驱动器控制有刷电机精度不高;驱动器和结构本体采用不同公司产品,驱动和转向系统调试及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集成度的驱动转向一体化舵轮系统,该舵轮系统结构紧凑、重量轻,成本低、可靠性好、控制精度高、噪音小、寿命长。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高集成度驱动转向一体化舵轮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驱动电机、转向电机、行星减速器、一级齿轮减速器、二级齿轮减速器、限位开关、舵机本体的驱动轮及轴承,所述伺服驱动器分别与驱动电机、转向电机、第一编码器、第二编码器连接;
第一编码器和制动器安装在驱动电机上,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二级齿轮减速器相连;二级齿轮减速器设置在舵轮本体的齿轮箱内,驱动电机的壳体固定安装在舵轮本体的齿轮箱上;
第二编码器安装在转向电机内,行星减速器安装在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上,行星减速器的输出轴穿过安装盘通过齿轮与一级齿轮减速器的小齿轮连接,一级齿轮减速器设置在舵轮本体的顶部;舵轮本体的驱动轮的内齿与二级齿轮减速器连接;
一对限位开关设置在安装盘上,一级齿轮减速器的小齿轮位于一对限位开关之间,限制转向电机的位置,电位器设置在安装盘上,通过齿轮与一级齿轮减速器连接;转向电机的输出轴同时与安装盘、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垂直,并且安装盘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平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1)伺服驱动器与舵轮本体为一体化系统架构,改善了传统驱动器与舵轮本体由于不匹配带来的调试问题,为用户提供最大的使用便利。(2)伺服驱动器为“一拖二”控制方式,一台驱动器同时实现驱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的控制,同时具有底面和侧面两种安装位置,具有体积小、安装方便的特点,能够适应狭小空间的使用要求。(3)采用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空间矢量控制三环全数字控制方式,提高了舵轮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4)采用最低24V供电电压,系统安全性能好。(5)单个系统负载能力可达2T以上,同时具有90°以上的转弯能力。(6)系统具有过压、过流、限位、反馈异常等故障的保护功能,更加安全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集成度驱动转向一体化舵轮系统的构成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集成度驱动转向一体化舵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集成度驱动转向一体化舵轮系统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高集成度驱动转向一体化舵轮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1、驱动电机2、转向电机3、行星减速器5、一级齿轮减速器9、二级齿轮减速器4、限位开关11、舵机本体6的驱动轮及轴承,所述伺服驱动器1分别与驱动电机2、转向电机3、第一编码器7、第二编码器8连接;
第一编码器7和制动器10安装在驱动电机2上,驱动电机2的驱动轴与二级齿轮减速器4相连;二级齿轮减速器4设置在舵轮本体6的齿轮箱内,驱动电机2的壳体固定安装在舵轮本体6的齿轮箱上;
第二编码器8安装在转向电机3内,行星减速器5安装在转向电机3的输出轴上,行星减速器5的输出轴穿过安装盘通过齿轮与一级齿轮减速器9的小齿轮连接,一级齿轮减速器9设置在舵轮本体6的顶部;舵轮本体6的驱动轮的内齿与二级齿轮减速器4连接;
一对限位开关11设置在安装盘上,一级齿轮减速器9的小齿轮位于一对限位开关11之间,限制转向电机3的位置,电位器12设置在安装盘上,通过齿轮与一级齿轮减速器9连接,用于转向电机3的转向角度的最终输出采集,作为备用装置进行舵轮系统的性能监测;转向电机3的输出轴同时与安装盘、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垂直,并且安装盘与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平行。安装盘的底部设置第一编码器8的多圈供电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82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改进结构
- 下一篇:一种废水处理电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