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管径的管道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73889.9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4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彩霞;黎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5/32 | 分类号: | F16L55/32;F16L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管道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是一种自适应管道管径的管道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步伐加快,管道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料输送方式被广泛应用,由于城市地下管道空间状况非常复杂,在这种地区施工的风险和难度越来越大,由于施工过程不明确地下管道分布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因此,明确地下管道的分布情况尤为重要。鉴于管道内部工作空间的局限性,人力工作强度大,故需要管道机器人携带检测装置在管道内行走,由检测装置采集并记录管道分布三维坐标信息,从而了解地下管道的分布状况。
现有管道机器人主要有流动式、轮式、履带式、蠕动式、行走式、蛇形等,或沿壁行走,或在管道底部行走,或不能变径,对于搭载检测装置并使之处于管道轴心线误差允许范围内位置的管道机器人,还没有相关产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自适应管径管道机器人,该管道机器人既可以变径,又可以保证所携带的检测装置处于误差允许范围内的管道轴心线位置。
一种自适应管径管道机器人,包括壳体,控制部分,伸缩杆,行进机构。壳体为整个装置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控制部分保证整个装置实现所需的功能,伸缩杆在整个装置中起到调距和传动作用,行进机构由伺服电机提供动力。
所述壳体设在整个装置的中心位置,壳体内壁嵌入支撑板,在支撑板上连接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包括控制盒、伺服电机、减速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控制盒内包含控制电路,陀螺仪和加速度计配合使用判断爬坡角度;所述伸缩杆包括齿轮传动和螺纹传动,实现距离调节,并传递动力给行进机构;所述行进机构包括12个行进轮、锥齿轮、固定套,固定套保证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能够保持啮合稳定,在伸缩杆随着管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下,相互啮合的齿轮不分离,不影响传动;所述的行进轮12个分两组,即前、后行进轮组,每组6个按照相隔120度再分成三组,每组两个轮子通过轴对称安置在锥齿轮的两侧;与该锥齿轮相啮合的另一个锥齿轮与伸缩杆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另一对锥齿轮的其中一个锥齿轮连接,与之啮合的锥齿轮通过控制部分的减速器与伺服电机相连,如此,均匀分布于三个方向。
所述自适应管径管道机器人,还包括用于检测管道三维坐标的检测装置。
所述伸缩杆结构包括:直齿轮,齿轮轴,螺钉,带内螺纹的齿轮套,不带内螺纹的齿轮套,带外螺纹的圆柱薄壁结构,螺距与带内螺纹的齿轮套对应,伸缩杆内部齿轮传动靠电机驱动从而带动外齿轮套,带外螺纹的薄壁圆柱结构亦由电机驱动,二者配合实现调距。
所述行进轮为橡胶轮,增大行进轮与管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轮毂材质选用质量较轻的铝合金材质,减小整体装置的重量。
所述连接于伺服电机和锥齿轮之间的减速器为行星减速器或直齿轮减速器。
所述连接于一对轮胎之间轴上的锥齿轮,其大端直径必须小于轮胎直径;与该齿轮啮合的齿轮大端直径必须小于对称分布于该锥齿轮两侧的行进轮之间的距离,其一,避免锥齿轮与地面或者轮胎发生摩擦,其二,避免配合尺寸不合理导致运动失效,其他尺寸亦然。
所述伸缩杆作为传动轴并具有调整距离的作用,作为传动轴,传递转矩驱动行进机构完成运动,调距保证装置适应管径变化。
本实用新型与其它管道机器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大部分管道机器人用于检修,清理,故障检测等,专门针对管道自身的维护而设计,本实用新型侧重于携带检测装置且保证检测装置处于误差允许范围内的管道轴心线位置,由检测装置根据管道机器人携带它走过的路径检测出三维坐标并记录。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伸缩杆,其结构中带内螺纹的齿轮套与带外螺纹的圆柱薄壁机构配合使用,齿轮传动驱动齿轮套转动,螺纹传动驱动带螺纹结构运动,通过两个电机对齿轮和带外螺纹的圆柱薄壁结构的相对转速控制,实现距离的保持和变化。
本实用新型有2种测量管径方法:1)通过超声波模块测距;2)通过伸缩杆长度变化量以及整个装置相关硬件尺寸计算出管径值。
行进轮采用橡胶轮,其优点在于增大管道与轮之间的摩擦,保证行进轮不打滑,有利于爬坡时提供足够摩擦力,轮毂采用铝合金材质,其优点在于减轻装置本身的重量,提高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行进轮成对存在,相对于单独轮子行进,其优点在于增强管道机器人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120度分布式结构,其优点在于稳定,并能够分散载荷,承受较大的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738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堵漏工具
- 下一篇:浅水油气田临时水下清管球的发射、接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