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冷却发动机缸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5249.X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9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夏铭宇;夏致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源之翼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G1/053 | 分类号: | F02G1/053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107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冷却 发动机 缸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气机的缸体结构,具体是一种高效冷却发动机缸体。
背景技术
传统上,依靠高温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缸体的壁厚较厚,尤其缸径越大,工质气体压强越大,所需缸壁厚度越厚,靠传统的在缸体外部设置水套对缸体内部冷却的方式不能满足需要,阻碍了大缸径高压强等大输出功率的缸体的发展,尤其是活塞在缸体内作无油润滑往复运动的热气机,不能有效降低缸体温度,会加速活塞环的磨损,缩短了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但工质密封性能好、冷却效果好,而且能够减少磨损,从而延长使用寿命的高效冷却发动机缸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高效冷却发动机缸体,包括内部有高压工质气体膨胀的缸体,缸体的内腔中具有嵌在缸体内壁上的夹套,夹套具有流体内腔,所述流体内腔形成冷却流道,冷却流道连接高压油冷却器和增压器。
所述冷却流道依次串接高压油冷却器和增压器。
所述冷却流道分别直接连接高压油冷却器和增压器。
所述增压器为缸体的内腔,所述缸体内腔的高压工质气体给冷却流道内的冷却液施加一个压强,以平衡冷却流道和缸体内腔之间的压差。
所述增压器为一个外接的蓄能器,所述蓄能器内储存的高压工质气体,蓄能器给冷却流道内的冷却液施加一个平衡压强。
所述增压器为一个油泵。
所述高压油冷却器和增压器之间设置有一个平衡活塞,缸体内的高压工质通过推动平衡活塞给冷却流道内的冷却液施加一个平衡压强。
所述冷却流道和增压器之间设置有一个平衡活塞,缸体内的高压工质通过推动平衡活塞给冷却流道内的冷却液施加一个平衡压强。
在所述冷却流道上设置一个出油口,所述冷却流道出油口处安装有一个溢流阀,这样经过冷却器冷却后的冷却液流过冷却流道对缸体冷却后通过溢流阀回到油箱。
所述溢流阀是一个气液平衡溢流阀,所述气液平衡溢流阀包括一个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与阀体滑动密封的柱塞阀芯,所述阀体被柱塞阀芯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与缸体内高压工质气体相通的气腔,另外一部分是与循环冷却流道的出油口连接的油腔,在油腔所在的阀体上设置有与油箱联通的溢流口,所述柱塞阀芯的移动能够改变溢流口溢流通道的大小,进而改变油腔内油压大小。
采用上述的结构后,在缸体内腔中设置的具有循环冷却通道的夹套,循环冷却通道依次串接高压油冷却器和增压器或分别直接连接高压油冷却器和增压器,由此可以通过向循环冷却流道内打高压冷却油,使油压和缸体内腔中的高压工质压强相当,这样内缸壁的厚度就能做的较薄,有利于吸收活塞环和内缸壁之间磨损带来的温度,无论缸体增加多厚,都不影响冷却效果的热气机高效冷却缸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高效冷却发动机缸体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高效冷却发动机缸体,包括内部有高压工质气体膨胀的缸体1,缸体1的内腔中具有嵌在缸体内壁上的夹套3,夹套3具有流体内腔,流体内腔形成冷却流道4,冷却流道4连接高压油冷却器9和增压器,冷却流道4依次串接高压油冷却器9和增压器,所说的增压器为一个油泵2,冷却流道4上设置一个出油口,冷却流道4出油口处安装有一个溢流阀5,这样经过冷却器冷却后的冷却液流过冷却流道4对缸体冷却后通过溢流阀回到油箱,所说的溢流阀是一个气液平衡溢流阀,气液平衡溢流阀包括一个阀体6,所述阀体6内设置有与阀体滑动密封的柱塞阀芯7,所述阀体6被柱塞阀芯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与缸体内高压工质气体相通的气腔10,另外一部分是与循环冷却流道4的出油口连接的油腔11,在油腔所在的阀体上设置有与油箱联通的溢流口,所述柱塞阀芯7的移动能够改变溢流口溢流通道的大小,进而改变油腔内油压大小。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源之翼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源之翼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52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