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牵引钩及牵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6422.8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8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刘虎;敖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约斯特(中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D1/02 | 分类号: | B60D1/02;B60D1/34;B60D1/28;B60D1/42 |
代理公司: | 上海隆天律师事务所31282 | 代理人: | 臧云霄,潘一诺 |
地址: | 430058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挂车连接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牵引钩及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牵引钩是在需要挂车时使用的工具,牵引孔位于车的前部,先用改锥等工具撬开牵引孔的盖板,然后将牵引钩插入牵引孔内拧紧,一般为了确保牢固,可用轮胎扳手套入牵引钩中拧紧。亦有其他类型的联结装置已经广泛应用于通过牵引车来拖曳多种挂车的领域,大部分传统的联结装置包括与一个车辆相联结的第一连接部分和一个与另一车辆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件的组合结构。为现实连接,车辆在联接时,既要做到连接部的对准,又要挂车连接部的牢固连接,因而连接部的组合方式为关键所在。
现有技术的一种连接方式是,牵引钩的锁销穿过牵引环的通孔,以将牵引钩和牵引环连接在一起。牵引轴与轴承座之间的连接强度对于牵引钩和挂车之间的连接尤为重要。但现有的结构中,由于轴承座容易从牵引轴上移动脱开导致牵引轴与轴承座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弱,影响牵引钩和挂车之间的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钩和牵引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困难,能够提高牵引轴与轴承座之间的连接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牵引钩,所述牵引钩通过一锁销穿过一具有通孔的牵引环以与所述牵引环连接,所述牵引钩包括:
牵引轴,所述牵引轴的一端安装喇叭口及驱动机构,所述牵引轴的另一端安装轴承组件,并设置第五通孔,所述轴承组件包括:
轴承座、缓冲组件、第一锁紧部件、杆状部件及第二锁紧组件,其中,
所述轴承座、所述缓冲组件、所述第一锁紧部件上具有通孔以供牵引轴穿过,所述第一锁紧部件位于第五通孔和所述喇叭口之间,所述轴承座位于所述第一锁紧部件和所述喇叭口之间;所述杆状部件穿过所述第五通孔并抵接所述第一锁紧部件;所述第二锁紧组件将所述杆状部件锁紧在所述第五通孔处。
可选地,所述牵引轴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喇叭口之间、紧贴所述第五通孔的位置处设置外螺纹,所述第一锁紧部件为具有与该外螺纹相适应内螺纹的第一锁紧螺母。
可选地,所述杆状部件为一端具有外螺纹的第二螺栓,第二锁紧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螺栓相适应的第二锁紧螺母。
可选地,所述第二锁紧组件还包括两个档套,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螺栓的螺帽和牵引轴之间、第二锁紧螺母和牵引轴之间,所述牵引轴的另一端还设置两个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五通孔的两个端部,所述凹槽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五通孔的外径,所述档套位于所述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缓冲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锁紧部件和所述轴承座之间。
可选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橡胶垫和/或锥形垫圈。
可选地,所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一缓冲垫及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上具有通孔以供所述牵引轴穿过,所述轴承座位于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之间,所述第一锁紧部件将所述第一缓冲垫、所述轴承座、所述第二缓冲垫锁紧在所述牵引轴上,且所述第一缓冲垫和所述第二缓冲垫处于预压缩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垫和所述轴承座之间还设置锁紧环,所述锁紧环上具有通孔以供牵引轴穿过;和/或所述第二缓冲垫和所述锁紧组件之间还设置锥形垫圈,所述锥形垫圈上具有通孔以供所述牵引轴穿过。
可选地,所述喇叭口具有开口端和收口端,所述开口端的开口尺寸大于所述收口端的开口尺寸,所述收口端与所述牵引轴连接,所述收口端具有两个相对的端面,该两个相对的端面之间形成一锁定空间,所述开口端背向所述牵引轴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具有驱动装置及容纳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机构外壳,所述驱动机构外壳形成一与所述锁定空间连通的容置空间,所述驱动装置控制所述锁销在所述容置空间和所述锁定空间之间移动,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还设置一挺杆,所述挺杆延伸至所述锁定空间,所述牵引环进入所述锁定空间时,推动所述挺杆绕轴转动,所述挺杆转动以使所述驱动装置控制所述锁销从所述容置空间移动至所述锁定空间,并穿过所述牵引环的通孔。
可选地,所述牵引环上挂时,所述牵引环推动所述挺杆的转动角度越大,所述锁销的移动距离越大;所述牵引环脱挂时,所述挺杆随着所述牵引环的移出移动到初始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约斯特(中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约斯特(中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64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进样探头
- 下一篇:一种模拟高炉喷煤燃烧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