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纵梁后段封闭结构及包括其的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5006.4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6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尹长久;D.泰奥巴尔迪;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B60K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王玮,谭祐祥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纵梁 后段 封闭 结构 包括 电动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结构件,具体说涉及一种前纵梁后段封闭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设置有上述前纵梁后段封闭结构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和传统燃油汽车有了较大的区别,以往在燃油车型的车身结构上修修补补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碰撞和安全要求。针对电动汽车的特性开发全新的车身结构,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前纵梁是传统车身结构中重要的承载件,同时也是正面碰撞时吸能的关键部件,在车身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当前电动汽车一般将动力电池布置在车身地板下部,由于电池质量较大,电动汽车的整车质量一般会大于传统的燃油汽车。同时,电动汽车由于装配有大量的高压零部件,碰撞发生时要极力避免高压零部件(尤其是驱动电池)遭受到大的冲击。这就要求设计前纵梁时,既要保证前部有着足够的吸能溃缩空间,也要保证纵梁后部要有足够的支撑强度,避免驱动电池被破坏。
目前主流的电动汽车前纵梁结构,为了提高碰撞性能和承载强度,通常采用降低和地板的相对高度的设计。这样的前纵梁结构设计虽然提高了碰撞性能,但由于纵梁位置较低,会占据前电机传动轴的安装空间,导致前电机传动轴安装困难甚至无法安装。如果在纵梁上切出传动轴装配空间,又会造成碰撞时纵梁局部应力集中,极大的降低前纵梁的碰撞性能。而电动汽车实现四轮驱动功能时,一般采用前后双电机的布置形式,这就要求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的前纵梁形式,同时能兼顾碰撞吸能和前电机传动轴装配和拆卸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前纵梁,尤其是前纵梁的后段部分,在保证纵梁强度的前提下,该前纵梁后段与车身地板之间的高度降低。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个方面为前纵梁后段封闭结构,该前纵梁后段封闭结构包括前纵梁后段本体,还包括:
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附接于所述前纵梁后段本体的一个片段上,并且具有横向上连通的缺口;以及
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上以封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缺口从而形成用于安装其它部件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后段采用的是可拆卸连接的分体式结构。通过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形成后段封闭结构后,既留出了传动轴的装配、拆卸和运动空间,又保证了前纵梁的整体强度。采用该结构,前纵梁和车身地板之间的相对高度可以降得很低,提高前纵梁的碰撞性能。
可选地,在上述前纵梁后段封闭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底部连同所述前纵梁后段本体形成有所述缺口。该封闭结构利用了前纵梁的部分空间,从而安装更紧凑且保证了强度。
可选地,在上述前纵梁后段封闭结构中,所述前纵梁后段本体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上均设有螺栓过孔,通过螺栓实现连接。
可选地,在上述前纵梁后段封闭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之间的所述螺栓连接至少有两处,其中第一螺栓连接为第一方向上的连接,第二螺栓连接为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连接。
可选地,在上述前纵梁后段封闭结构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并且所述第一螺栓连接在所述前纵梁后段封闭结构的相对靠前位置;所述第二方向为横向方向,并且所述第二螺栓连接在所述前纵梁后段封闭结构的相对靠后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后段封闭结构考虑了空间布局以及多个方向上的定位和连接,使得第二连接部件牢固且方便地安装于第一连接部件上。
可选地,在上述前纵梁后段封闭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齿导向结构,所述第一齿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凸起部和配合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凹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其中一者上,所述凹陷部设置于另一者上。
可选地,在上述前纵梁后段封闭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齿导向结构,所述第二齿导向结构包括第二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能够嵌入的约束部,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约束部上均设有螺栓过孔以供螺栓穿入,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其中一者上,所述约束部形成于另一者的横向相对两侧上。
组成前纵梁后段的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上均设有齿状的凸起特征,不仅起到装配导向的作用,啮合后又起到加强纵梁强度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50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