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排量摩托车架以及摩托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5227.8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7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邓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秋航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2 | 分类号: | B62K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刘锋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量 摩托 车架 以及 摩托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排量摩托车架以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我国的摩托车工业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迅速发展的势头。很长时间内,我国的摩托车工业在市场中有较强的价格优势。但是目前我国摩托车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我国摩托车工业主要是引进外国技术,很少有自主研发,因此产品相对落后一世界水平。长期以来我国的摩托车工业以小排量摩托车为主,因其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
小排量摩托车的设计中,车架的设计一直是本领域内的热点。车架的最基本的设计要求是强度足够、质量轻,当然还有美观和舒适,还有工艺性和成本。
现有技术中,在小排量摩托车的车架设计时,更多的重视减轻重量,因为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获得较好的摩托车性能参数。但是,在分析小排量摩托车的碰撞事故时,发现事故中均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车架的断裂。
现有技术中,而避免断裂现象的发生通常是找出断裂的位置,在容易断裂的点位设置加强结构,但是上述做法的效果通常不如预期,而且加强结构过多会破坏车架的流线型外形,使得摩托车的外形不美观。更重要的是,由于加强结构暴露在外,经雨雪腐蚀后质量降低, 效果变差。此外,加强结构过多,可能还会造成挂住其他物体,比如挂住空中漂浮物、驾驶者以及乘坐人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强度高的小排量摩托车的车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排量摩托车架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排量摩托车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小排量摩托车架的机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车架外侧焊接过多加强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排量摩托车架,包括立管、主梁、上中梁、下中梁、上尾架和下尾架;
所述立管的侧壁与所述主梁的一端固接,所述主梁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纵向固接一个所述下中梁;所述下中梁位于主梁的下侧,所述上中梁位于主梁的上侧,所述上中梁固接在所述立管和所述下中梁之间;
所述上中梁的一端和所述主梁固接,所述上中梁的另一端固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上尾架;两个所述上尾架的前端固接在所述横杆的两端,两个所述上尾架的末端分别固接一个所述下尾架;所述下尾架的末端与所述上尾架平行,所述下尾架的前端向远离所述上尾架的下侧弯曲,所述下尾架的前端固接在所述下中梁上;
所述下中梁与所述主梁连接处设置一个隆起段,所述隆起段的隆起部分背离地面;所述下尾架固接在所述隆起段上。
可选的,所述上中梁固接在所述立管和所述下中梁之间的靠近所述下中梁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立管的侧壁与所述主梁之间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加强结构。
可选的,所述上中梁的与所述主梁连接处的宽度大于所述上中梁的其他部分。
可选的,所述下中梁的与所述主梁之间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下中梁的其他部分。
可选的,所述上中梁的背侧设置有加强肋板。
可选的,所述下尾架固接在所述隆起段的曲率半径最大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下尾架的前端向远离所述上尾架的下侧弯曲的位置和所述上尾架之间设置有支板。
可选的,所述下中梁设置有发动机连接孔,所述立管上设置有发动机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小排量摩托车架,包括立管和主梁,立管用于连接前叉部分,主梁和立管的侧壁连接。立管贯穿摩托车架的前端和后端,前端靠近前轮,后端靠近后轮。发动机固定在立管的中间靠后的位置,摩托车的车座固定在立管的后段,发动机和车座分别位于立管的上下两侧。为了避免上述主要部件对立管的集中载荷过大,将立管上主要的连接点位分散在立管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小排量摩托车架,还包括上中梁和下中梁,上中梁位于主梁的上侧,下中梁位于主梁的下侧。上中梁主要用于承载摩托车的车座部分,下中梁主要用于承载发动机以及下尾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秋航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秋航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52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防撞车架和摩托车
- 下一篇:轻型车架结构及节能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