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加油的油脂加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5640.4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8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吴正涛;徐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正涛 |
主分类号: | F16N7/30 | 分类号: | F16N7/3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4111 | 代理人: | 阮爱农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加油 油脂 加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加注润滑油的设备,使用其可以方便地对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工程车辆、各种机器设备及汽车保养中需要加注润滑油的部位加注润滑油。
背景技术
现有传统油脂加注器的工作原理是:从外界进气,推动动力部分动力缸的活复作往复运动,在活塞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其连接的推油杆往下运动,将进油套中的油脂通过管道压出,从而实现对设备和车辆的润滑,而在活塞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则停止加油。因此现有传统油脂加注器的缺点是:1、在活塞的往复运动中,只有在活塞向下运动时才能对外加油,即只能实现间断性加油,因此耗气量大、工作效率低;2、当油脂低于进油套的进油口时,桶内的油脂无法进入到进油套里,因此桶内的油脂会残留;3、动力部分置于油桶上部,工作时易被碰撞,且噪声高;4、柱塞杆较长,使用时易弯曲,工作时出现不畅;5、注油部分和被油脂包裹,维修难度大,且结构复杂,管道弯曲,过油通道狭窄,导致油脂流速低;尤其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由于润滑油的粘稠度较高,更易出现润滑油的流速慢和压强更低等情况,因此加油脂的工作效率更低;6、动力部分和油路部分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只要其中的任一部位需要维修,都需要将整台机器全部拆掉,大大降低了维修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连续加油的油脂加注器,其可以连续地对外加注润滑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本新型油脂的利用率大幅提高。另外,本新型油脂加注器维修方便。
本新型一种连续加油的油脂加注器,它包括上部的储油部分、下部的动力部分和注油部分;储油部分包括油桶、设置在油桶内的加压元件;动力部分包括动力缸、配气装置、动力元件;注油部分包括左右两套注油装置、连接管路;注油部分连接在动力部分上,并通过管路与储油部分连接。
进一步地,油桶包括桶盖、桶体和底座,三者由上而下组成油桶;加压元件包括导杆、压油板、压油弹簧,导杆的上部与桶盖通过螺纹连接,并通过螺母锁紧,其下部穿过压油板后伸入压油板下部的润滑油内,压油弹簧套在导杆外,其上端顶在桶盖的内壁上,下端压在压油板上。
进一步地,动力缸包括缸体、侧盖,配气装置包括配气体、气室盖,动力元件包括活塞、拨套、封气滑块、柱塞杆;侧盖固定在缸体的侧面,缸体通过螺纹与配气体连接;气室盖通过螺纹旋合在配气体上,上面设置有进气孔A,配气体与A孔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3个孔B、C、D,其最右面的B孔为“L”形孔,其竖向孔与配气体的内壁相通,其横向孔与配气体的侧平面相通,中间的C孔为通孔,最左面的通孔D孔与侧盖上的通孔F孔通过管道连通;活塞的大直径段设置在动力缸内,与缸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大密封圈,其小直径段设置在配气体内,与配气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小密封圈,拨套套在活塞上,封气滑块设置在拨套的凹槽里。
进一步地,左右两套注油装置对称布置,每套注油装置均包括单向阀、柱塞杆、进油套;进油套的一端通过螺纹与配气体或侧盖连接,另一端与单向阀连接;柱塞杆的一端通过螺纹与活塞的左连接杆或右连接杆相连,另一端位于进油套的小孔内;每个进油套的上部设置有一个进油孔,下部设置有一个出油孔;每个进油孔均通过进油管与油桶的底部相通,两个进油套的出油孔之间通过出油管16连通后连接出油接头。
进一步地,单向阀包括内部的阀芯、中间的弹簧、外部的阀座,阀座螺纹连接在进油套外端的大孔上,通过弹簧将阀芯紧压在进油套的小孔末端,进油套的出油孔设置在与阀芯相对应的位置上;柱塞杆的自由端位于进油套进油孔的内侧。
本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采用空气为动力,空气从气室盖上的进气孔A通过配气体、管道进入动力缸内,推动活塞带动其连接的柱塞杆左右运动,压缩充满在进油套内的润滑油,使润滑油经过单回阀、出油管从出油接头中挤出,从而对需要加注润滑油的部位进行润滑。
本新型油脂加注器的优点是:1、活塞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可以连续地对外加注润滑油,即活塞往复运动一次,便输油两次,因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耗气量低;2、油脂从油桶的底部流出进行供油,因此油桶里不会残留油脂,油脂的利用率大幅提高;3、动力部分隐藏于油桶底部,工作时不易被碰撞,且噪声低;4、柱塞杆较短,使用时不易弯曲,直线度好,工作时更顺畅;5、注油部分设置在油桶的外部,维修方便,注油部分结构简单,过油通道较大,油脂流速快;6、当其中一套注油装置由于温度低供油不及时,另一套还可以实现正常地供油,保证设备正常运行;7、本新型的动力部分和油路部分是独立的,可快速分开,维修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油脂加注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正涛,未经吴正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56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童裤(BD‑11)
- 下一篇:儿童上衣(BD‑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