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轨智能小车分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7423.9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7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鸿;罗俊斌;谢军华;陈传伟;张永;刘杰;宋尉;熊高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昆船逻根机场物流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5/00 | 分类号: | B65G35/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蒋文睿 |
地址: | 650236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轨 智能 小车 分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流装置,特别是一种双轨智能小车分流装置,属于物流输送机械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物流输送的发展,使用双轨智能小车的场合越来越多,而且输送线路也日趋复杂。如何使智能小车自动分流,成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在小车底部安装转向机构,通过转向机构实现小车转向分流。但是,由于转向机构的结构较为复杂,给小车的后期维护及保养带来不便。另外复杂的转向机构设置不可避免地要增加小车制造成本,不利于企业低成本、高效益运营。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双轨智能小车因使用转向机构实现小车转向分流,而导致小车结构过于复杂,维修保养不便,制造成本过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轨智能小车分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双轨智能小车分流装置,包括直段导轨、弯段导轨、直段与弯段之间的交汇导轨,以及设于导轨上的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在交汇处的直段导轨外侧铰接有摆动导向板,并且摆动导向板中部设有摆动机构,可方便地推动摆动导向板摆动;当小车直行时,摆动导向板收回,使小车无障碍通过直行段,当小车分流进入弯段时,摆动导向板摆出,使小车被摆出的摆动导向板推向直段导轨内侧及弯段导轨的内侧而顺利进入弯段。
所述摆动导向板为水平长条板,该水平长条板内侧边缘设为弧形,该弧形与弯段导轨的弧形相适应,并且该水平长条板尾端通过竖直铰轴铰接在直段导轨外侧的导槽上,从而使水平长条板绕铰轴摆动。
所述摆动机构包括与摆动导向板相连的连杆,与该连杆相连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为动力缸,或者为电动推杆,或者为连杆机构。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固定在直段导轨外侧的固定座,以及设于固定座上的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主轴上套设有水平转盘,水平转盘通过偏心铰轴与连杆相连。以便小车需要分流时,驱动电机转动使水平转盘上偏心铰接点向内侧偏移,进而带动连杆推动摆动导向板向弯段导轨摆动,使小车在摆动导向板的引导下进入弯段;当小车直行时,驱动电机转动使水平转盘上偏心铰接点向外侧偏移,进而带动连杆拉动摆动导向板向直段导轨外侧摆动,从而使小车无障碍通过。
所述摆动导向板尾端铰接处一侧设有接近开关组件,以便通过接近开关组件判断摆动导向板是否摆动到位。
所述直段导轨、弯段导轨、直段与弯段之间的交汇导轨均包括两侧凸起、中部凹陷的底座,以及设于底座两侧凸起上的槽轨,底座的底部固定在地基上,其中:
直段导轨的槽轨为一断面呈U型的槽体,该U型槽体的底部为直平底、左右两侧的凹槽槽口相向设置;
弯段导轨的槽轨为一断面呈U型的槽体,该U型槽体的底部为弯平底、左右两侧的凹槽槽口相向设置;
直段与弯段之间的交汇导轨的槽轨为一断面呈U型的槽体,该U型槽体的底部为直平底和弯平底、左右两侧的凹槽槽口相向设置;
以便智能小车两侧的行走轮分别置于对应的凹槽中、导向轮分别与凹槽槽口上端缘相配接,使小车沿U型槽体稳定行走。
所述智能小车包括车体,以及设于车体底部的行走机构,其中行走机构包括设于车体底部前后端的水平车轴,以及设于水平车轴两端的行走轮,该行走轮置于槽轨U型槽的凹槽中,水平车轴上方设有水平导向轮,该水平导向轮与槽轨U型槽的槽口上端缘相配接,且水平导向轮的竖直轮轴固定在小车上,以便小车通过行走轮沿凹槽稳定行走,再通过水平导向轮实现直行、转弯行走。
所述弯段导轨为左弯段导轨,或者为右弯段导轨,实现左弯或右弯分流。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及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当小车直行时,摆动导向板收回,使小车无障碍通过直行段,当小车分流进入弯段时,摆动导向板摆出,使小车被摆出的摆动导向板推向直段导轨内侧及弯段导轨的内侧而顺利进入弯段。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运行稳定、可靠,同时无需对小车作任何改动,有效降低了制造及购置成本,而且也为后续的维修及保养带来便利。实为一理想的合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B-B视图;
图3为图1的C-C视图;
图4为图1的A-A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状态图;
图6为图5的B-B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轨智能小车分流装置,包括直段导轨5、弯段导轨4、直段与弯段之间的交汇导轨3,以及设于导轨上的智能小车1,在交汇处的直段导轨5外侧铰接有摆动导向板6,并且摆动导向板6中部设有摆动机构7;所述摆动导向板6设为水平长条板,该水平长条板内侧边缘设为弧形,该弧形与弯段导轨4的弧形相适应,并且水平长条板尾端通过竖直铰轴8铰接在直段导轨5外侧的槽轨2上;所述摆动机构7包括与摆动导向板6相连的连杆13,与该连杆13相连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为动力缸,或者为电动推杆,或者为连杆机构,其中连杆机构包括固定在直段导轨5外侧的固定座11,以及设于固定座11上的驱动电机10,该驱动电机10主轴上套设有水平转盘12,水平转盘12通过偏心铰轴与连杆13相连,摆动导向板6尾端铰接处一侧设有接近开关组件9,直段导轨5、弯段导轨4、直段与弯段之间的交汇导轨3均包括两侧凸起、中部凹陷的底座15,以及设于底座15两侧凸起上的槽轨2,底座15的底部通过可调地脚及螺母14固定在地基上,其中:直段导轨5的槽轨2为一断面呈U型的槽体,该U型槽体的底部为直平底22、左右两侧的凹槽17槽口相向设置,弯段导轨4的槽轨为一断面呈U型的槽体,该U型槽体的底部为弯平底22、左右两侧的凹槽17槽口相向设置,直段与弯段之间的交汇导轨3的槽轨为一断面呈U型的槽体,该U型槽体的底部为直平底和弯平底22、左右两侧的凹槽17槽口相向设置,智能小车1包括车体19,以及设于车体19底部的行走机构,其中行走机构包括设于车体底部前后端的水平车轴18,以及设于水平车轴18两端的行走轮21,该行走轮21置于槽轨U型槽的凹槽17中,水平车轴18上方设有水平导向轮20,该水平导向轮20与槽轨U型槽的槽口上端缘相配接,且水平导向轮20的竖直轮轴固定在小车19上,以便小车通过行走轮21沿凹槽17在直段导轨5、弯段导轨4、直段与弯段之间的交汇导轨3的直、弯平底22上稳定行走,再通过水平导向轮20实现直行、转弯行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昆船逻根机场物流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昆明昆船逻根机场物流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74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5G 运输或贮存装置,例如装载或倾斜用输送机;车间输送机系统;气动管道输送机
B65G35-00 其他类不包含的机械输送机
B65G35-02 . 包含有配置成使圆柱形物件在支承表面上滚动的环形牵引元件,如牵引带
B65G35-04 . 包含有挠性载荷运载体,如输送带的,此挠性载荷运载体在一端卷紧而在另一端放松
B65G35-06 . 包含有沿一通路,如封闭通路移动的荷载运载体,并且此运载体适合于与沿通路间隔配置的一系列牵引元件中的任何一个啮合
B65G35-08 . 包含有可在通路,如封闭通路内移动的互不连接的载荷运载体系列,如许多皮带区段,这些载体适合于相互接触并由配置成使每个载荷运载体依次啮合的装置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