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扭力梁式后桥疲劳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75060.X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0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范华祥;徐凯立;刘佳良;薛仁杰;叶雪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建新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4 | 分类号: | G01M17/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2 | 代理人: | 张一平,陈蕾 |
地址: | 315033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扭力 后桥 疲劳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试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扭力梁式后桥疲劳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扭力梁式后桥铰接在车身上,其可以减缓后轮与地面之间的冲击,减小噪声,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与稳定性。汽车扭力梁式后桥一般包括扭力梁和分别连接在扭力梁两端的拖拽臂,其中各拖拽臂与扭力梁的连接处分别固定有弹簧托盘,且各拖拽臂的一端固定有衬套套管,另一端固定有法兰板。专利号为ZL201120271981.5(授权公告号为CN 202163272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510132767.4(申请公布号为CN 104874992 A)的中国发明专利等均公开了该种现有的扭力梁式后桥结构。
颠簸路面对后桥疲劳特性的影响是设计后桥需要考虑的非常重要的一项安全指标,在颠簸路面工况下,左右后轮一个被抬高另一个被降低,并周期性交替运动。为了验证颠簸路面工况下后桥的疲劳特性,常使用实车路试或实验室实验。然而,实车路试费用高、周期长,且需要其他资源的协调;实验室实验中常用液压缸驱动后桥来完成实验,但是该实验中液压缸加载频率低(常为1Hz~2Hz),实验周期长(以1,000,000次加载计算,实验周期约为6~12天),且实验中需要人工定期停机检测零件是否疲劳开裂,由于人员失误,可能不能及时发现后桥的疲劳开裂裂纹,从而使得实验存在较大的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且试验结果准确的汽车扭力梁式后桥疲劳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扭力梁式后桥疲劳试验装置,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架,设置在该工作台的台面上,并能使待测汽车扭力梁式后桥的两衬套套管分别铰接在该立架上,同时使待测汽车扭力梁式后桥的扭力梁呈水平放置;两电磁驱动组件,对称设置在待测汽车扭力梁式后桥的两侧,各电磁驱动组件均包括电磁铁和驱动钢板,各驱动钢板均与待测汽车扭力梁式后桥上对应的法兰板固定,且两侧电磁铁能分别向对应的驱动钢板交替施加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继而使对应的法兰板发生相对位移;以及位移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待测汽车扭力梁式后桥的两侧,且各位移传感器分别用于测量对应法兰板的相对位移。
作为优选,所述立架呈门型,上述两衬套套管分别与立架的横梁铰接,所述电磁铁分别固定在立架的两侧竖梁上,所述驱动钢板竖向设置并分别与对应的电磁铁相对设置。
为方便位移传感器的安装,优选地,各所述竖梁均于电磁铁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安装位移传感器的安装座。
为使电磁铁能更好地与驱动钢板相互作用,从而能更好地通过电磁驱动待测汽车扭力梁式后桥动作,优选地,各所述驱动钢板均在与电磁铁对应处均布有供电磁波穿过的小孔,而法兰板连接在该小孔的下方处并与位移传感器相对。
为使待测汽车扭力梁式后桥能更好地铰接在立架上,优选地,所述立架的横梁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对应的衬套套管铰接的铰接支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待测汽车扭力梁式后桥的法兰板上分别连接有驱动钢板,各驱动钢板的对应处分别设置有电磁铁,各电磁铁与对应的驱动钢板组合形成电磁驱动组件,各电磁铁分别向对应的驱动钢板交替施加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继而使后桥的左右法兰板沿相反的方向交替运动,同时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法兰板的位移数据,根据位移传感器的反馈数据,实时调节电磁铁的电流,从而实现对左右法兰板相对位移量的精确控制,利用位移传感器扫描后桥的扭转振动模态频率,电磁铁的加载频率等于后桥的扭转振动模态频率,若后桥的扭转模态频率下降了一定范围,表示后桥已经疲劳开裂。
可见,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利用电磁铁作为加载装载可以大大缩短后桥疲劳实验周期,同时,当后桥疲劳开裂以后,其振动频率会降低,利用位移传感器可扫描后桥的振动频率,从而可在线自动判断后桥是否疲劳开裂,避免人为判断的失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扭力梁式后桥疲劳试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建新底盘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建新底盘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750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驾驶车辆的静态障碍物响应性能测试场
- 下一篇:一种带有太阳能供电的交通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