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生外力时维持直行的两轮自平衡踏板车的行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2480.2 | 申请日: | 2016-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0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金俊亨;田姀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ROBO3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B60L15/20;B62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金玲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生 外力 维持 直行 平衡 踏板车 行使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生外力时维持直行的两轮自平衡踏板车的行驶方法,其详细的行驶方法如下。包括:施加电源的行驶准备步骤(S10);搭乘人员将身体向前方或后方倾斜而设定根据角度的行驶速度及前后退行驶方向行驶的行驶步骤(S20);一侧车轮发生爆胎时,提升爆胎的车轮的旋转数的事故车轮急速旋转步骤(S30);降低正常车轮的旋转数使其与事故车轮的旋转数符合的正常车轮减速旋转步骤(S40);将事故车轮的旋转数和正常车轮的旋转数相同地调整的两侧车轮旋转数调整步骤(S50);反复执行所述两侧车轮旋转数调整步骤(S50)而行驶的旋转数反复调整行驶步骤(S6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时地解读搭乘人员的体重中心的变化而行驶的两轮自平衡踏板车的行驶方法,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发生外力时维持直行的两轮自平衡踏板车的行驶方法,以搭乘人员为基准在左右分别形成有1个车轮的两轮自平衡踏板车在行驶中通过外力发生一侧车轮爆胎的事故时,能够防止向一侧倾斜地行驶而安全地直行。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两轮自平衡踏板车形成有2个车轮,以搭乘人员为基准在右侧形成有1个、左侧1个、总形成有2个车轮,而实时地解读搭乘人员的体重中心的变化,不失平衡地行驶的自平衡式电动装置。
平衡踏板车的行驶方法是例如在使用者搭乘平衡踏板车的状态下向前方以既定角度倾斜身体或向后方倾斜身体时,搭载的陀螺仪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使得搭乘人员的体重中心变换为倾斜而实时地解读,并将车轮以倾斜方向驱动能够解除倾斜的程度,以便在搭乘人员的体重中心向前方或后方倾斜时,平衡踏板车因倾斜而倾倒。
从而,搭乘人员的体重中心借助于根据倾斜产生反应的车轮的旋转而被纠正至正常位置,而在以搭乘人员为基准在左右分别安装1个车轮的状态下也能够保持平衡维持直立地行驶。
但,两轮自平衡踏板车的问题点是以搭乘人员为中心在左右成一列地分别安装车轮的构成,如果在一侧车轮发生爆胎的事故,发生向爆胎的车轮侧倾斜行驶,而使得自平衡踏板车失去中心倾倒,导致踏板车自身受损伤,并且,搭乘人员也可受到致命的伤害。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从而,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提供一种两轮自平衡踏板车的行驶方法,即两轮自平衡踏板车在行驶中发生一侧车轮爆胎的危险事故时,也能够维持直行,防止向爆胎的车轮侧倾斜,而稳定地行驶。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发生外力时维持直行的两轮自平衡踏板车的行驶方法如下。包括:施加电源的行驶准备步骤(S10);搭乘人员将身体向前方或后方倾斜而设定根据角度的行驶速度及前后退行驶方向行驶的行驶步骤(S20);一侧车轮发生爆胎时,提升爆胎的车轮的旋转数的事故车轮急速旋转步骤(S30);降低正常车轮的旋转数使其与事故车轮的旋转数符合的正常车轮减速旋转步骤(S40);将事故车轮的旋转数和正常车轮的旋转数相同地调整的两侧车轮旋转数调整步骤(S50);反复执行所述两侧车轮旋转数调整步骤(S50)而行驶的旋转数反复调整行驶步骤(S60)。
发明的效果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发生外力时维持直行的两轮自平衡踏板车的行驶方法运用自平衡踏板车时,即使因路面状态的不良或车轮自身的不良而在第1车轮(10)发生爆胎,也能够使得爆胎的第1车轮(10)和正常的第2车轮(20)的旋转数相互不同,从而,能够使得第1车轮(10)和第2车轮(20)连接成一列的轴整列线(A)与在事故发生前设定的自平衡踏板车的直行线(S)垂直地相接地进行调整,而能够维持自平衡踏板车直行,并能够根源性地阻断自平衡踏板车的倾斜行驶现象。由此,能够事先防止因倾斜行驶的自平衡踏板车的翻倒问题和其引起的搭乘人员的致命性的人命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立式平衡踏板车的构成的分离立体图;
图2为用于说明立式平衡踏板车的爆胎的车轮的立体图及正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ROBO3株式会社,未经ROBO3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24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