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动轴承以及滑动轴承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3456.0 | 申请日: | 2016-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0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壷井阳一郎;八田耕一;上山敦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7/10 | 分类号: | F16C17/10;B21D39/03;F16C9/02;F16C33/14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段淑华;刘曾剑 |
地址: | 日本爱知县丰***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动 轴承 以及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滑动轴承,其包括:
半轴承构件,包括与所搭配的轴做滑动的内周面以及设置在该所搭配的轴的轴方向的第一端面上的多数个凹部;
第一突缘构件,包括设置在对应于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的多数个凹部的位置上的多数个凸部;和
多数个铆接痕,为了将所述第一突缘构件固定于所述半轴承构件上,在所述第一端面上,在使所述多数个凸部嵌合于所述多数个凹部状态下,在铆接各凹部之际,形成于各凹部的周边,
其中,对于在所述多数个凹部中的至少一个凹部的两侧形成的铆接痕,当从所述所搭配的轴的径向观看时,位于圆周方向的外侧的铆接痕中的变形部分的体积比位于内侧的铆接痕中的变形部分的体积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多数个凹部中,位于圆周方向的最外部的二个凹部的两侧形成的铆接痕,当从所述径向观看时,位于圆周方向的外侧的铆接痕的角度比位于内侧的铆接痕的角度还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多数个凹部中,位于圆周方向的最外部的二个凹部的两侧形成的铆接痕,当从所述径向观看时,位于圆周方向的外侧的铆接痕与该凹部的距离比位于内侧的铆接痕与该凹部的距离还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多数个铆接痕,从所述轴方向观看的深度是相等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多数个凹部中,位于圆周方向的最外部的二个凹部的两侧形成的铆接痕,当从所述径向观看时,位于圆周方向的外侧的铆接痕的深度比位于内侧的铆接痕的深度还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多数个铆接痕,从所述轴方向观看的角度是相等的。
7.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滑动轴承,其包括:
多数个凹部,在所述半轴承构件中,设置在所述轴方向的第二端面上;第二突缘构件,包括设置在对应于所述第二端面的多数个凹部的位置上的多数个凸部;和
多数个铆接痕,为了将所述第二突缘构件固定于所述半轴承构件上,在所述第二端面上,在使所述多数个凸部嵌合于所述多数个凹部状态下,在铆接各凹部之际,形成于各凹部的周边,
其中,分别在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上,对于在所述多数个凹部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凹部的两侧形成的铆接痕,从所述径向观看,位于圆周方向的外侧的铆接痕中的变形部分的体积比位于内侧的铆接痕中的变形部分的体积还小。
8.一种滑动轴承的制造方法,包括:
准备半轴承构件的制程,所述半轴承构件包括与所搭配的轴做滑动的内周面以及设置在该所搭配的轴的轴方向的第一端面上的多数个凹部;
准备第一突缘构件的制程,所述第一突缘构件包括设置在对应于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的多数个凹部的位置上的多数个凸部;
准备在以比所述凹部的宽度还宽的间隔配置二个冲头的制程;和
在所述第一端面中使所述多数个凸部嵌合于所述多数个凹部状态下,对于所述多数个凹部中的至少一个凹部进行铆接,使得位于所述所搭配的轴的圆周方向的外侧的铆接痕的变形部分的体积比位于内侧的铆接痕的变形部分的体积还小,而将所述半轴承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突缘构件的制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34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