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料管和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4022.2 | 申请日: | 2016-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05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福安智之;下条诚;宫岛敦夫;畠中一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5/04 | 分类号: | B60K15/04;B29C49/00;B29C53/08;B29C57/02;B29C69/02;B29D23/18;F16L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料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加料管(30),其是能熔接在燃料箱(10)的开口部(11)的热塑性树脂制的加料管(30),其中,
熔接之前的所述加料管(30)包括:
基本部(31),其总壁厚为2mm~4mm,呈非波纹形筒状;
波纹管部(32),其总壁厚为0.5mm~3mm;以及
凸缘部(35),其总壁厚为3.5mm~5mm,且具有能熔接于所述燃料箱(10)的端面,
所述基本部(31)、所述波纹管部(32)以及所述凸缘部(35)包括:
内层(31a、32a、35a),其形成为总壁厚的40%~60%的厚度且将高密度聚乙烯(HDPE)作为主体;
中间层(31b、32b、35b),其配置在所述内层(31a、32a、35a)的外周侧且具有耐燃料透过特性;以及
外层(31c、32c、35c),其配置在所述中间层(31b、32b、35b)的外周侧,用于保护所述中间层(31b、32b、35b),
所述加料管(30)包括总壁厚为4mm~6mm的非波纹状的厚壁筒部(34),
所述凸缘部(35)自所述厚壁筒部(34)的靠所述燃料箱(10)侧的一端向径向外侧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管(30),其中,
所述中间层(31b、32b、35b)形成为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和聚酰胺(PA)系中的任一者作为主体,
所述外层(31c、32c、35c)形成为将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聚酰胺(PA)系中的任一者作为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管(30),其中,
所述凸缘部(35)形成得比所述厚壁筒部(34)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料管(30),其中,
所述凸缘部(35)包括:
锥形部(71),其从所述厚壁筒部(34)的靠所述燃料箱(10)侧的一端进行扩径;以及
圆环板部(72),其从所述锥形部(71)的靠所述燃料箱(10)侧的一端向径向外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料管(30),其中,
所述锥形部(71)和所述圆环板部(72)形成得比所述厚壁筒部(34)薄,
所述圆环板部(72)形成得比所述锥形部(71)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料管(30),其中,
所述加料管(30)包括作为所述基本部(31)的一部分的箱侧基本部(63),该箱侧基本部(63)连接设置在所述波纹管部(32)的靠所述燃料箱(10)侧的一端,并且,设置在所述厚壁筒部(34)的与所述燃料箱(10)所处侧相反的那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料管(30),其中,
所述箱侧基本部(63)包括以环状向径向外侧突出的肋(63a)。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料管(30),其中,
所述加料管(30)包括:
压入基本部(61),其作为所述基本部(31)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加料管(30)的靠与所述燃料箱(10)所处侧相反的那一侧的一端,该压入基本部(61)是供对方构件压入到内部的部位;以及
非压入基本部(62),其作为所述基本部(31)的一部分,与所述压入基本部(61)相连接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料管(30),其中,
所述加料管(30)包括:
压入基本部(61),其作为所述基本部(31)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加料管(30)的靠与所述燃料箱(10)所处侧相反的那一侧的一端,该压入基本部(61)是供对方构件压入到内部的部位;以及
非压入基本部(62),其作为所述基本部(31)的一部分,与所述压入基本部(61)相连接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理工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理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402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