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曲轴箱通风抽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5398.5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0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D·弗莱彻;B·M·格雷辰;J·H·米勒;K·汉普顿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科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7/00 | 分类号: | F02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 11313 | 代理人: | 张臻贤;屈小春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轴 通风 抽空 装置 | ||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曲轴箱通风抽空装置,并且公开了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空气系统。该系统包括:真空消耗装置;具有压缩机的涡轮增压器,所述压缩机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流体地连接;设置于压缩机上游的第一止回阀;设置于压缩机下游且进气歧管上游的第二止回阀;以及抽空装置。抽空装置包括会聚推进区段、扩张排放区段、至少一个抽吸口、以及设置于会聚推进区段的出口端与扩张排放区段的入口端之间的文丘里间隙。抽空装置的扩张排放区段与第一止回阀和第二止回阀两者流体地连接。抽吸口与真空消耗装置流体地连接。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1月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101,652的权益。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使用抽空装置产生真空的操作系统,并且特别涉及其抽空装置在所有操作条件下为涡轮增压发动机空气系统中的曲轴箱通风系统提供真空的操作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些车辆中,使用真空来操作或辅助各种装置的操作。例如,真空可以用于辅助驱动器施加车辆制动、曲轴箱通风、涡轮增压器操作、燃料蒸气净化、采暖通风系统致动以及传动系部件致动。如果车辆不自然地产生真空(诸如由进气歧管产生真空),则需要单独的真空源来操作这种装置。例如,在进气歧管压强通常处于大于大气压的压强的一些增压发动机中,进气歧管真空可以被来自抽空装置的真空替换或增大。
如本文所使用的,抽空装置被定义为具有三个连接件的会聚、扩张喷嘴组件:推进口、排放口和与需要真空的装置连接的抽吸口。取决于推进口和排放口处的压强,抽空装置可以是喷射器或吸气器。具体地,如果抽空装置的推进口处的压强处于大气压,并且如果排放口小于大气压,则抽空装置可以作为吸气器操作。如果抽空装置的推进口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并且抽空装置的排放口小于推进口处的压强,但至少处于大气压,则抽空装置作为喷射器操作。可以在抽空装置内产生低压区域,使得空气可以从真空储器中抽出,或者可以直接作用在需要真空的装置上,从而减小需要真空的真空储器或装置内的压强。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在所有操作条件下,增压发动机(即,包括用于改善功率输出和总体效率的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需要曲轴箱通气。因此,在本领域中对在所有操作条件下为涡轮增压发动机空气系统中的曲轴箱通风系统提供真空的抽空装置有持续的需求。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涡轮增压发动机空气系统。该系统包括真空消耗装置;涡轮增压器,其具有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流体地连接的压缩机;设置于压缩机上游的第一止回阀;设置于压缩机下游且进气歧管上游的第二止回阀;以及抽空装置。抽空装置包括会聚推进区段、扩张排放区段、至少一个抽吸口、以及设置于会聚推进区段的出口端与扩张排放区段的入口端之间的文丘里间隙。抽空装置的扩张排放区段与第一止回阀和第二止回阀两者流体地连接。抽吸口与真空消耗装置流体地连接。第一止回阀和第二止回阀确保抽空装置的会聚推进区段处的压强总是大于抽空装置的扩张排放区段处的压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涡轮增压发动机空气系统。该系统包括具有带有出口的油雾分离器的曲轴箱通风系统;涡轮增压器,其具有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流体地连接的压缩机;设置于压缩机上游的第一止回阀;设置于压缩机下游且进气歧管上游的第二止回阀;以及抽空装置。抽空装置包括会聚推进区段、扩张排放区段、至少一个抽吸口、以及设置于会聚推进区段的出口端与扩张排放区段的入口端之间的文丘里间隙。抽空装置的扩张排放区段与第一止回阀和第二止回阀两者流体地连接。抽吸口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油雾分离器的出口流体地连接。第一止回阀和第二止回阀确保抽空装置的会聚推进区段处的压强总是大于抽空装置的扩张排放区段处的压强。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抽空装置的内燃机涡轮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流动路径和流动方向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抽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抽空装置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科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戴科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53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网拉绳压环装置
- 下一篇:内燃机的增压系统及增压系统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