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5821.1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7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伸治;都丸裕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F16H25/1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鹏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向盘 前后位置 止动部件 转向装置 外柱 伸缩式调节 固定部件 前端位置 支承托架 调节棒 止动面 长孔 壳体 支承 施加 | ||
1.一种转向装置,具备:转向柱、一对被夹持部、一对伸缩式调节用长孔、支承托架、一对车体侧贯通孔、调节棒、一对推压部和缩放装置,
上述转向柱具有内柱和外柱,上述转向柱通过将该内柱的后部与该外柱的前部以能够进行轴向的相对位移的方式嵌合而构成,且能够在内侧旋转自如地支承可伸缩的转向轴,
上述一对被夹持部在上述外柱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沿宽度方向隔开的两处位置上与该外柱一体地设置,
上述一对伸缩式调节用长孔在上述一对被夹持部的相互匹配的部分以在上述外柱的轴向伸长的状态设置,
上述支承托架具有从宽度方向两侧夹住上述一对被夹持部的一对支承板部,以能够基于二次碰撞时所施加的负荷朝前方脱离的方式被支承于车体,
上述一对车体侧贯通孔设置在上述一对支承板部的相互匹配的部分,
上述调节棒以在宽度方向插通上述一对伸缩式调节用长孔及上述一对车体侧贯通孔的状态设置,
上述一对推压部在上述调节棒的两端部设置在从上述一对支承板部的外侧面突出的部分,
上述缩放装置缩放上述一对推压部彼此的间隔,
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还具备:凸轮部件、固定部件和止动部件,
上述凸轮部件被固定在上述调节棒中的在该调节棒的轴向中间部位于上述一对被夹持部彼此之间的部分,
上述固定部件以相对上述车体的前后位置受到限制的状态设置,
上述止动部件具有在被支承于上述固定部件的状态下朝向后方的止动面和在被支承于上述固定部件的状态下与上述转向柱的外周面相向且与上述凸轮部件的外周面抵接的上下方向单侧面,并且,上述止动部件构成为,在利用上述缩放装置扩大了上述一对推压部彼此的间隔的状态下,上述止动面利用上述凸轮部件位移到上述转向柱侧,在上述外柱朝前方位移了的情况下,在上述一对伸缩式调节用长孔的后端部与上述调节棒的外周面碰撞以前,上述止动面与跟上述外柱一起朝前方位移的部分碰撞,而在利用上述缩放装置缩小了上述一对推压部彼此的间隔的状态下,上述止动面利用上述凸轮部件朝离开上述转向柱的方向位移,即便在上述外柱朝前方位移了的情况下,在上述一对伸缩式调节用长孔的后端部与上述调节棒的外周面碰撞以前,上述止动面也不会与跟上述外柱一起朝前方位移的部分发生碰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件配置在上述内柱的前侧,
上述止动部件具备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面的止动主体,上述止动面设在该止动主体的后端面,上述止动主体的前端部被支承于上述固定部件,
在上述止动面和跟上述外柱一起朝前方位移的部分发生碰撞的状态下,上述止动主体在前后方向被夹持在跟该外柱一起朝前方位移的部分与上述固定部件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止动部件具备以从上述止动主体的后端面中的从离开上述止动面的部分向后方伸出的状态设置的升降部,上述止动部件的上下方向单侧面设于该升降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止动部件具有施力机构,该止动部件被该施力机构在上下方向朝上述转向柱侧施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止动部件利用配设在宽度方向的止动用枢轴相对上述固定部件能够枢转地被支承,
上述止动部件被上述施力机构朝以上述止动用枢轴为中心向上述转向柱侧摆动的方向施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施力机构是设在上述止动部件与上述固定部件之间的弹性部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部件与上述止动部件一体地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止动部件具有缓冲部,在施加有当跟上述外柱一起朝前方位移的部分与上述止动面碰撞时所施加的冲击以及当二次碰撞之际上述凸轮部件与上述止动部件碰撞时所施加的冲击之中的至少一种冲击的情况下,该缓冲部的弹性变形幅度比其他部分更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582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净式粉尘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废气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