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润滑脂和润滑脂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8827.4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79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末次义幸;熊谷洸 | 申请(专利权)人: |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0M171/06 | 分类号: | C10M171/06;C10M115/08;C10M115/10;C10M117/00;C10M177/00;C10N10/02;C10N10/04;C10N20/00;C10N20/06;C10N30/00;C10N40/02;C10N50/10;C10N7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马倩;鲁炜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脂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为包含基础油和增稠剂的润滑脂,其特征在于,将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求出的该润滑脂中包含的颗粒的体积基准的算术平均粒径记作A(单位:μm)时,满足下述式(1)。A≤3 (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脂和润滑脂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润滑脂、尤其是二脲系润滑脂中通常混合存在有被称为团块的不均匀颗粒。团块包括考虑是源自异氰酸酯与胺的反应物的物质、以及在制造步骤或保管时等混入的夹杂物。本说明书中,将源自反应物的物质和夹杂物这两者统称为团块。
脲润滑脂的一般制造方法中,向基础油中混合异氰酸酯并加热至60℃左右,一边搅拌,一边添加将胺混合至基础油而得到的60℃左右的溶液,搅拌片刻,升温至160℃左右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为止。然而,这种方法中,制造(合成反应)较为耗时,并且容易生成团块。此外,已知大团块在将润滑脂应用于轴承等滑动机器时会使噪声特性降低。进而,由大团块形成的不均匀结构对润滑脂原本的性能带来的贡献小,因此会降低作为增稠剂的效率。换言之,为了实现一定的硬度而需要大量的增稠剂。
因而,提出了想要抑制大团块的生成、改善噪声特性的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6)。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482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3-19099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2-00489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20885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3-535545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3-5355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述的脲润滑脂的制造方法中,利用喷雾喷嘴将胺溶液制成300μm以下的液滴并投入至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以下称为MDI)溶液中,但担心因胺、MDI的飞散而产生环境污染、药害。此外,该方法有可能形成液滴直径为300μm以下的不均匀结构、形成尺寸为数10μm左右的团块。
专利文献2所述的脲润滑脂的制造方法是使用加压装置将胺溶液和异氰酸酯溶液加压至特定压力,使两种液体冲突混合而发生反应的方法,但该方法也担心因胺、MDI的飞散而产生环境污染、药害。此外,该方法有可能形成液滴直径以下的不均匀结构、形成尺寸为数10μm左右的团块。
专利文献3所述的脲润滑脂的制造方法是在形成增稠剂后或形成增稠剂的过程中利用辊磨机等机械手段将团块进行分散的方法,但耗时耗力,且脲润滑脂中的源自反应物的团块坚硬而不易分散,因此在团块微细化的方面出发不是充分的方法。
专利文献4~6所述的脲润滑脂的制造方法中,进行高压喷射混合来制造润滑脂,但设备耗费成本,且在团块微细化的方面出发不是充分的方法。
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4所述的脲润滑脂的制造方法在团块微细化的方面出发均不是充分的方法,不是能够充分提高噪声特性的方法。此外,对于脲润滑脂而言,从长期使用的观点出发,还要求提高离心离油度。
本发明提供噪声特性也非常优异、离心离油度得以提高的润滑脂和润滑脂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润滑脂为包含基础油和增稠剂的润滑脂,其特征在于,将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求出的该润滑脂中包含的颗粒的体积基准的算术平均粒径记作A(单位:μm)时,满足下述式(1)。
A≤3 (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出光兴产株式会社,未经出光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88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形棒料固定夹具
- 下一篇:一种重复跌落试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