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供给材料、增强纤维的使用方法、预成型体、及纤维增强树脂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2091.8 | 申请日: | 2016-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9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竹原大洋;清家聪;本间雅登;松尾里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04 | 分类号: | B32B27/04;B29C43/18;B29C43/34;B32B5/24;C08J5/04;B29K101/10;B29K105/08;B29L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马妮楠;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供给 材料 增强 纤维 使用方法 成型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树脂供给材料,其用于纤维增强树脂的成型,其含有增强纤维和树脂,
由下述式(I)表示的所述增强纤维的纤维重量含有率Wfi为22%以下,
Wfi=Wf1/(Wf1+Wr1)×100(%) (I)
Wf1:树脂供给材料内的纤维重量,单位为g,
Wr1:树脂供给材料内的树脂重量,单位为g,
所述增强纤维为由下述式(V)表示的、所述增强纤维的成型前与成型后的厚度变化率R在1.1~10的范围内的网,所述网为利用干式法或湿式法得到的无纺布形态,
R=t0/t1 (V)
t0:网的初始厚度,单位为mm,
t1:对网施加了0.1MPa压力的状态下的厚度,单位为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供给材料,进一步地,由下述式(II)表示的所述增强纤维的纤维体积含有率Vfi为20%以下,
Vfi=Vf1/Vp1×100(%) (II)
Vf1:树脂供给材料内的纤维体积,单位为mm3,
Vp1:树脂供给材料的体积,单位为mm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供给材料,其中,由下述式(III)表示的所述树脂的成型前与成型后的重量变化率P在0.03~0.99的范围内,
P=Wr2/Wr1 (III)
Wr1:成型前树脂供给材料内的树脂重量,单位为g,
Wr2:成型后树脂供给材料内的树脂重量,单位为g。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供给材料,其中,由下述式(IV)表示的所述增强纤维的成型前与成型后的体积含有率的变化率Q在1.1~30的范围内,
Q=Vft/Vfi (IV)
Vfi:成型前的纤维体积含有率,
Vft:成型后的纤维体积含有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供给材料,其中,所述增强纤维是空隙率为90%时的压缩应力即回弹力为5kPa以上的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供给材料,其中,所述增强纤维为不连续纤维以束状或单纤维形状分散而成的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供给材料,其中,所述增强纤维的与X-Y面垂直的面的纤维二维取向角的平均值为5~85度,
所述与X-Y面垂直的面的纤维二维取向角的平均值利用以下的步骤I、II测定,
I.测定在与X-Y面垂直的面随机地选出的增强纤维单纤维的纤维二维取向角,对于纤维二维取向角而言,将与Z轴平行的情况作为0度,将与Z轴成直角的情况作为90度,因此,纤维二维取向角的范围成为0~90度,
II.用总计50根增强纤维单纤维实施上述I的测定,算出其平均值作为与X-Y面垂直的面的纤维二维取向角的平均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供给材料,其中,所述增强纤维的X-Y面的纤维二维取向角的平均值为5度以上,
X-Y面的纤维二维取向角的平均值按照以下的步骤I、II测定,
I.测定在X-Y面内随机地选择的增强纤维单纤维与同其交叉的全部增强纤维单纤维的二维取向角的平均值,或者随机地选择20根交叉的增强纤维单纤维并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平均值来代替,
II.着眼于其他的增强纤维单纤维,反复进行总计5次上述I的测定,算出其平均值作为纤维二维取向角的平均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供给材料,其中,所述增强纤维为选自玻璃纤维、碳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及金属纤维中的至少1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供给材料,其中,所述增强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0.1~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209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粘合片
- 下一篇:热熔性、无卷曲的组合物、结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