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氧树脂组合物、预浸料、碳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和它们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9218.9 | 申请日: | 2016-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1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金子徹;冈野木绵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B29C43/02;B29C43/12;B32B3/12;B32B37/10;C08G59/40;C08J5/24;C08K5/21;C08K5/315;C08L33/10;C08L101/00;B29K63/00;B29L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吴宗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树脂 组合 预浸料 碳纤维 强化 复合材料 它们 制造 方法 | ||
1.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至少含有以下的成分[A]、相对于成分[A]100质量份为3~20质量份的成分[B]、和相对于成分[A]100质量份为6~20质量份的成分[C],其在50℃的粘度为50~1000Pa·s,成分[B]分散在成分[A]中,
成分[A]和成分[B]的混合物是以2℃/分钟的速度升温时,在温度T1开始增粘、在温度T2结束增粘的混合物,
温度T1为80~110℃,同时,温度T1和温度T2满足以下式(1)的关系:
5℃≤T2-T1≤20℃…式(1)
而且,成分[A]和成分[C]的混合物是以2℃/分钟的速度升温时,在温度T3开始固化的混合物,
温度T1和温度T3满足以下式(2)的关系:
5℃≤T3-T1≤80℃…(2)
成分[A]:环氧树脂,其含有具有缩水甘油胺结构的环氧树脂,所述具有缩水甘油胺结构的环氧树脂的配合量相对于成分[A]100质量份,为40~85质量份,
成分[B]:增粘粒子,其为以具有可聚合的乙烯基结构的化合物为聚合单元的聚合物,其通过加热在成分[A]内溶胀,
成分[C]:固化剂。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成分[B]为增粘粒子,其为具有选自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和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聚合单元的聚合物,其通过加热在成分[A]内溶胀。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其中,温度T2时的环氧树脂组合物的粘度η2为5~300Pa·s。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其中,成分[C]含有双氰胺和脲化合物。
5.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其还含有成分[D],其中,成分[D]的至少一部分溶解在成分[A]中,
成分[D]:热塑性树脂。
6.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其中,成分[D]的配比相对于成分[A]100质量份,为5~35质量份。
7.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其中,成分[B]含有平均聚合度为4,000~40,00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合物。
8.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其中,在180℃加热固化10分钟而得到的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60℃以上。
9.预浸料,其包含:
含有碳纤维的强化纤维基材;和
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
上述环氧树脂组合物的一部分或全部含浸在上述强化纤维基材内。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浸料,其中,上述强化纤维基材为由纤维长度5~100mm的短纤维形成的垫片。
11.碳纤维强化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浸料在模具内在温度130~180℃、压力0.2~10MPa下加热加压10~30分钟。
12.碳纤维强化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在蜂窝芯的两面层叠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浸料,得到内部具有蜂窝芯的蜂窝芯层叠体,
在模具中依次层叠上述蜂窝芯层叠体和膜袋,在上述模具和上述膜袋之间密封上述蜂窝芯层叠体,然后
将由上述模具和上述膜袋形成的空间设置成真空,同时,在升温速度1~50℃/分钟、压力0.1~0.7MPa、130~180℃下加热加压10~30分钟。
13.碳纤维强化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发泡体芯的两面层叠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浸料,得到内部具有发泡体芯的发泡体芯层叠体,
在模具中依次层叠上述发泡体芯层叠体和膜袋,在上述模具和上述膜袋之间密封上述发泡体芯层叠体,然后,
将由上述模具和上述膜袋形成的空间设置成真空,同时,在升温速度1~50℃/分钟、压力0.1~0.7MPa、130~180℃下加热加压10~3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人株式会社,未经帝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921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