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罐用钢板及罐用钢板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9401.9 | 申请日: | 2016-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9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多田雅毅;小岛克己;中丸裕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9/48;C22C38/06;C22C38/12;C22C3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李文屿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板 制造 方法 | ||
罐用钢板,具有下述成分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020%以上0.130%以下、Si:0.04%以下、Mn:0.10%以上1.2%以下、P:0.007%以上0.100%以下、S:0.03%以下、Al:0.0010%以上0.10%以下、N:大于0.0120%且0.020%以下,进一步含有在Nb:0.010%以上0.050%以下、Ti:0.010%以上0.050%以下、B:0.0010%以上0.010%以下中选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余部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组织具有铁素体相,该铁素体相的面积百分数为50%以上,在210℃、20分钟的热处理后,上屈服强度为480~700MPa、总伸长率为12%以上,在板厚方向上,自表面至1/8深度位置的区域中的固溶N量、与自从表面起算的3/8深度位置至从表面起算的4/8深度位置的区域中的固溶N量之比满足下述式1,(在板厚方向上自表面至1/8深度位置的区域中的固溶N量)/(在板厚方向上自从表面起算的3/8深度位置至从表面起算的4/8深度位置的区域中的固溶N量)≤0.96(式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罐用钢板及罐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用作经高加工度的罐身加工而成型的三片罐、需要耐压强度的二片罐等的原料的罐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扩大钢罐的需求,采取了降低制罐成本的策略,将钢罐投入异形罐这样的新颖的罐种中使用的策略。
作为降低上述制罐成本的策略,可举出降低原料的成本。不仅对于利用拉深加工成型的二片罐、而且对于主要通过简单的圆筒成型而形成的三片罐而言,使用的钢板的薄壁化正在推进。
但是,若单纯地对钢板进行薄壁化,则罐体强度降低。因而,在再拉深罐(DRD罐)、焊接罐的像罐身部这样的、使用高强度材料的部位,不能使用单纯进行薄壁化而得到的钢板。因此,需要高强度且极薄的罐用钢板。
当前,极薄且硬质的罐用钢板通过在退火后实施压下率为20%以上的2次冷轧而进行的Duble Reduce法(以下,称为DR法)来制造。利用DR法制造的钢板(以下,也称为DR材料)为高强度,但具有总伸长率小的特征。
另外,作为异形罐这样的、通过加工度强的罐身加工而成型的罐的原料,从加工性的观点考虑,难以使用缺乏延展性的DR材料。
为了避免上述DR材料的缺点,在下述专利文献中提出了使用各种强化法的高强度钢板的制造方法。
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大量添加C、N并进行烘烤硬化从而得到高强度罐用钢板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罐用钢板,涂装烘烤(lacquer baking)处理后的屈服应力高,为550MPa以上。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罐用钢板中,可通过N的添加量、热处理来调节硬度。
在专利文献2中,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在涂装后通过烘烤处理实现了+50MPa左右的高强度化。
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下述钢板,所述钢板通过将由Nb碳化物带来的析出强化、由Nb、Ti、B的碳氮化物带来的细晶强化复合地组合,从而取得了强度与延展性的平衡。
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使用Mn、P、N等固溶强化而提高强度的方法。
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下述罐用钢板,所述罐用钢板利用由Nb、Ti、B的碳氮化物带来的析出强化从而拉伸强度小于540MPa、通过控制氧化物系夹杂物的粒径从而防止由夹杂物、析出物导致的形变能力的劣化,从而改善焊接部的成型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071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9999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32567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183074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94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