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热恢复制品、制造可热恢复制品的方法、线结和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24752.9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1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山崎智;西川信也;江本安隆;关口守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住友电工超效能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0 | 分类号: | C08L23/00;B32B27/32;B32B27/06;B32B33/00;H01B3/44;H01B17/58;H01B7/00;H01B7/28;H01B19/00;H01B3/3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海川;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恢复 制品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热恢复制品,所述可热恢复制品具有良好的制造性和在诸如130℃以上且140℃以下的相对低的温度下的良好的收缩性,并且即使在约‑60℃~约120℃的宽温度环境中使用时仍能够有效地抑制撕裂和断裂的发生并对被覆盖物具有良好的粘附性。本发明的可热恢复制品具有圆筒形状并且包含基材层。所述基材层含有聚烯烃类树脂。在180℃下加热2分钟之后的所述基材层中,熔点峰值温度为115℃以上且128℃以下,全部树脂成分的熔解热为80J/g以上且150J/g以下,120℃下的储能模量为4MPa以上,凝胶分数为4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且180℃下的储能模量为0.5MPa以上且小于3.0MPa。所述聚烯烃类树脂优选为熔点为125℃以上且135℃以下的第一聚烯烃类树脂和熔点低于125℃的第二聚烯烃类树脂的混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热恢复制品、制造可热恢复制品的方法、线结和线束。
背景技术
诸如可热收缩管的可热恢复制品用于例如绝缘电线之间的连接部、接线端子、金属管等的保护、绝缘、防水和防腐蚀以及商品的包装。例如,当绝缘电线之间的连接部被可热收缩管覆盖并进行加热时,可热收缩管收缩而符合连接部的形状并与连接部紧密接触。因此,可热收缩管能够保护连接部。从制造性和使用性的观点考虑,能够将交联聚合物用于可热恢复制品。
作为交联聚合物的实例,已经提出了具有20%~80%范围内的凝胶分数的烯烃类聚合物(参见日本特开2004-342868号公报)。此外,已经提出了交联度为25%以上的聚合物(参考日本特开2007-172967号公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428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729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可热恢复制品的制造中,从高效制造的观点考虑,需要稳定地进行成型后的直径扩大。此外,在使用可热恢复制品时,需要对被覆盖物具有粘附性和足够的收缩速度。然而,当通过使用上述现有交联聚合物制造可热恢复制品时,可能不能稳定地实施成型后的直径扩大。此外,通过使用上述现有交联聚合物得到的可热恢复制品可能对被覆盖物的粘附性不足且收缩速度不足。
对于可热恢复制品的某些被覆盖对象而言,存在因热收缩期间的热量而使性能降低的担忧。对于这样的被覆盖对象而言,需要避免在高温下的热收缩,并且在相对低的温度例如为130℃以上且14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热收缩。然而,在通过使用上述现有交联聚合物得到的可热恢复制品中,在这样的温度下进行收缩可能需要花费长的时间。
此外,上述可热恢复制品在约-60℃~约120℃的宽温度环境中使用。要求即使在这样的宽温度环境下使用可热恢复制品时,从使用性的观点考虑也不会发生撕裂和断裂。为了防止可热恢复制品在使用期间发生撕裂和破裂,即使温度环境在使用期间发生变化并且局部地对可热恢复制品施加应力时,可热恢复制品也需要具有能够承受该应力负载的刚性。然而,通过使用上述现有交联聚合物得到的可热恢复制品在这样的宽温度环境中可能不具有足够的刚性。
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热恢复制品、制造所述可热恢复制品的方法、使用所述可热恢复制品的线结以及使用所述可热恢复制品的线束,所述可热恢复制品具有良好的制造性和在诸如130℃以上且140℃以下的相对低的温度下的良好的收缩性,并且即使在约-60℃~约120℃的宽温度环境中使用时仍能够有效地抑制撕裂和断裂的发生并且对被覆盖物具有良好的粘附性。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住友电工超效能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住友电工超效能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247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