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组用多冷却风扇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33547.9 | 申请日: | 2016-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0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金炳秀;金禛官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莫泰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罗银燕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冷却 风扇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可通过使用单一控制盘驱动用于对电池组进行冷却的多个冷却风扇来可使用由最少配线股数形成的电线束的电池组用多冷却风扇控制系统。上述电池组用多冷却风扇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冷却风扇,在设置于电池组的侧面的壳体内部隔着间隔设置,用于产生送风力;以及控制盘,上述冷却风扇直接安装于控制盘,用于控制冷却风扇及供电,上述控制盘包括至少一个信号处理装置,上述信号处理装置用于根据从电池管理系统接收的马达驱动信息来驱动上述多个冷却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通过使用单一控制盘驱动用于对电池组进行冷却的多个冷却风扇来可使用由最少配线股数形成的电线束的电池组用多冷却风扇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电动汽车作为应对尾气而开发的车辆,与普通的安装有内燃机的车辆相比,噪音少且没有尾气。
这种电动汽车为通过电能来驱动电动机,并通过动力传递装置来使车轮旋转并行驶的环保车辆,电池被用作驱动力所需的动力源。
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battery)将由可进行充放电的多个二次电池(cell)组成一组(pack)的电池作为主动力源,因此,几乎没有尾气且噪音极少。
但是,上述电池具有内部电阻,因此,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会伴随发热。因此,随着电池反复进行充放电,电池的温度会上升。
并且,通常,若上述电池在高温的状态下持续使用,则寿命会减少。因此,为了保护电池,当电池处于高温状态时,通过控制来限制充放电电流。但是,在此情况下,车辆无法获得充分的推进力,对于混合汽车而言,这将导致内燃机的燃油经济性变差。
基于上述理由,在电动车辆和/或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组组装体设置电池管理系统(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模块,从而防止电池的过充电或过放电,或者防止因在使用电池的过程中温度上升等而导致的电池燃烧及爆炸等的安全事故并维持电池的最优状态。
这种电池管理系统模块通过测定各个电池的电压及温度来判断电池是否存在异常,各个电池的电极端子与印刷电路板(PCB)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在印刷电路板中测定的各个电极的电压和通过温度传感器测定的各个电极端子的温度向电池管理系统模块传递,通过控制多个冷却风扇来对多个电池组进行冷却。
在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03-0097103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包括如下部件的电动车辆的电池冷却控制装置:电池托盘,用于使多个电池在各个已设定的区域排列;电池温度检测部,用于检测上述多个电池的温度;电池控制部,以减少通过上述电池温度检测部检测的多个电池之间的温度偏差的方式产生用于对上述各个已设定的区域的电池进行独立冷却控制的驱动控制信号;冷却风扇,独立设置于上述电池托盘的设定区域,根据从上述电池控制部供给的驱动控制信号的输入来驱动,从而对在上述设定区域排列的电池进行冷却;以及冷却风扇驱动控制部,电连接在上述电池控制部与上述冷却风扇之间,用于约束从上述电池控制部向上述冷却风扇供给的驱动控制信号的流动。
在专利文献1中,使各个冷却风扇驱动状态被分为高(High)、中(Medium)、低(Low)、关闭(Off)的冷却风扇控制线与电池控制部电连接,通过独立的冷却风扇控制来减少电池之间的温度偏差,以此抑制电池的性能降低。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仅使冷却风扇驱动状态处于4种状态中的一种,并不通过连续的值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以往,用于对电池进行冷却的多个冷却风扇使用轴流风扇,与引导件一同被模块化来设置于电池组,模块化的多个冷却风扇通过设置用托架来实现一体化并被固定。
在此情况下,在各个冷却风扇中,驱动各个叶轮的驱动马达与一对电源线、呈现出马达的转速的FG信号线、控制线(脉宽调制(PWM)控制用占空比(duty ratio)值)相连接,例如,为了驱动3个冷却风扇,使用具有12个配线的电线束(wire harness)来与多个引脚连接器相连接组装,从而导致组装性及成本上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莫泰克有限公司,未经阿莫泰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35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