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前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33796.8 | 申请日: | 2016-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9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斋藤智史;工藤彰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王娟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前部 构造 | ||
1.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前侧车架,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
减震器外壳,其具有相对于所述前侧车架位于上方且在车身宽度方向上朝向发动机室的壁面;
减震器外壳加强构件,其沿着所述减震器外壳的所述壁面而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与所述前侧车架接合的下端部;
仪表板上板加强构件,其相对于所述前侧车架设置在上方,在所述车身宽度方向上延伸;以及
角部加强构件,其将所述减震器外壳加强构件的上端部和所述仪表板上板加强构件连接起来,
所述角部加强构件是具有大致L字形的层差部的构件,包括:第1部分,所述第1部分在所述车身宽度方向上与所述减震器外壳加强构件相对,并接合在所述减震器外壳加强构件上;第2部分,所述第2部分自所述第1部分在所述车身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朝向所述车身宽度方向上的车身内侧延伸;第3部分,所述第3部分从下方与所述仪表板上板加强构件相对,并接合在所述仪表板上板加强构件上;以及第4部分,所述第4部分自所述第3部分在所述车身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
所述第1部分和所述第3部分以连续面形成,所述第2部分和所述第4部分以连续面形成,且所述层差部的底面和所述第1部分以连续面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车架包括内板和外板,该外板与所述减震器外壳相邻,并且与所述内板接合而与所述内板一起形成闭合截面,
所述外板具有相对于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之间的接合部分延伸至上方的延长部分,
所述减震器外壳加强构件的下端部和所述减震器外壳一起接合在所述外板的所述延长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器外壳具备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状的减震器基座,
所述减震器基座具有俯视观察时呈大致三角形状的减震器安装部,
所述减震器安装部的后端部与仪表板上板接合,
所述减震器基座在所述减震器基座的前缘部与所述减震器安装部之间具有沿着所述减震器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轮廓的棱线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器外壳加强构件具有朝向所述发动机室的内侧突出并且沿着所述上下方向延伸的棱线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部加强构件的所述第2部分及所述第4部分在所述车身前后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减震器外壳加强构件的所述棱线部分设置在大致相同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仪表板上板加强构件与仪表板上板接合,且与所述仪表板上板一起形成闭合截面,
所述角部加强构件的所述层差部包覆由所述仪表板上板加强构件和所述仪表板上板形成的所述闭合截面的角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车架、所述减震器外壳加强构件及所述角部加强构件设为左右一对,
所述车身前部构造具有在一对所述前侧车架之间延伸的前副车架,
由一对所述减震器外壳加强构件、一对所述角部加强构件、所述仪表板上板加强构件及所述前副车架形成环状骨架,
所述环状骨架经由所述前副车架固定在地板框架和通道框架中的至少一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379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