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道车辆的冲撞能量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36511.6 | 申请日: | 2016-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9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佐野淳;川上直朗;吉田直弘;畑晋一郎;矢木诚一郎;富泽雅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1F19/04 | 分类号: | B61F19/04;B60R19/34;B61D15/06;B61G11/16;F16F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道 车辆 冲撞 能量 吸收 装置 | ||
一种铁道车辆的冲撞能量吸收装置,具备:至少一个外板,所述至少一个外板构成具有在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外筒;至少一个分隔板,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板在被所述至少一个外板包围的内部空间内在所述车辆长度方向延伸,固定于所述外板且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所述分隔板的与所述轴线正交的方向的端部,以部分地构成所述外筒的方式藉由所述外板夹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铁道车辆的冲撞能量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铁道车辆中,可能为了缓和冲撞时的冲击而设置有冲撞能量吸收装置。而且,从车身的轻量化的观点,有以使车身的补强构件减少的方式使作用于车身的最大荷重减少的必要,故在冲撞能量吸收装置中,谋求使在冲撞初期产生的峰值荷重减少以减低冲撞时的最大荷重。专利文献1公开的冲击吸收构件具备四角筒状的本体、在其内部沿着轴线方向设置的十字状肋部,且以挤制成形制作。在冲击吸收构件的前端设有平坦的受压板,在冲击吸收构件的后端局部地形成有缺口部。在此冲击吸收构件中,由于在缺口部的附近局部地强度降低,故在冲撞初期的荷重峰值减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20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的冲击吸收构件,以挤制成形制作,故在本体及肋部的形状自由度有限制产生,在提高冲撞吸收性能方面也有限度。假设除四角筒状的本体外另外制作十字状的肋部,以将肋部插入本体的方式组装的情况下,形状自由度虽提高,但将肋部固定在本体的作业变繁杂。此外,在本体与肋部的尺寸误差较大的情况下,组装本身会变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以提供形状自由度较高,且可容易制作的冲撞能量吸收装置为目的。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形态的铁道车辆的冲撞能量吸收装置,具备:
至少一个外板,所述至少一个外板构成具有在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外筒;
至少一个分隔板,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板在被所述至少一个外板包围的内部空间内在所述车辆长度方向延伸,固定于所述外板且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
所述分隔板的与所述轴线正交的方向的端部,以部分地构成所述外筒的方式藉由所述外板夹持。
根据前述构成,分隔板的与轴线正交的方向的端部是藉由外板夹持,而可对该端部从外筒的外侧作业,故可容易完成将分隔板固定于外板的作业等组装作业。此外,由于分隔板的与轴线正交的方向的端部藉由外板夹持,故即使是在与轴线正交的方向有分隔板的尺寸误差产生的场合,仍可容易进行组装。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形状自由度较高,且可容易制作的冲撞能量吸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的车身的前头部分的侧面图;
图2是搭载在如图1所示的车身的冲撞能量吸收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中(a)~(c)是图2所示的冲撞能量吸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冲撞能量吸收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形态的冲撞能量吸收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冲撞能量吸收装置的水平剖面图,是将外筒以假想线表示的图;
图7是第三实施形态的冲撞能量吸收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65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