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程车辆用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39285.7 | 申请日: | 2016-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5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长谷川朋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B60C11/13 | 分类号: | B60C11/13;B60C9/18;B60C1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 车辆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胎面部的工程车辆用轮胎。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一种重载用轮胎(见专利文献1),其在胎面部中包括:保护带束层,其包括两根保护带束;主交错带束层,其包括两根主交错带束;以及小交错带束层,其包括两根小交错带束。
在该轮胎中,主交错带束层配置在小交错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保护带束层配置在主交错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
由构成小交错带束层的帘线和轮胎周向形成的角度在4°至10°的范围。由构成主交错带束层的帘线和轮胎周向形成的角度在18°至35°的范围。由构成保护带束层的帘线和轮胎周向形成的角度在22°至33°的范围。
因此,在该轮胎的胎面部中,与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的区域(肩侧区域)相比,由构成各带束层的帘线和轮胎周向U形成的角度在位于轮胎赤道线附近的区域(中央区域)中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 2013/157544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轮胎中,在由构成带束层的帘线和轮胎周向形成的角度大的区域中,带束张力小。因此,该区域会沿轮胎周向大幅收缩。
结果,当轮胎转动时,由于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的轮胎周向上的区域会沿轮胎周向大幅收缩,所以位于轮胎赤道线附近的区域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比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的区域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长。
因此,当轮胎转动时,在位于轮胎赤道线附近的区域中产生轮胎转动方向上的力(驱动力),在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的区域中产生与轮胎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力(制动力)。为此,会在这两区域之间的边界附近产生剪切力。
此外,在施加内压之后对该轮胎施加负载的情况下,位于轮胎赤道线附近的区域中的轮胎径向上的变形程度与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的区域中的轮胎径向上的变形程度不同。为此,会在在这两区域之间的边界附近产生剪切力。
特别地,当将轮胎安装到转向轴时,剪切力会进一步增大因转向角度而施加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力这么多。另外,当将该轮胎安装到被作用制动力的轴时,剪切力会进一步增大制动力这么多。
特别地,该现象在被构造成陆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胎面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30%以上的重载用轮胎中是显著的。
另外,该现象在重载用轮胎之中的特别是工程车辆用轮胎中是显著的。
已经鉴于上述问题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通过抑制轮胎转动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产生制动力来改善耐偏磨耗性的工程车辆用轮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工程车辆用轮胎包括胎面部。陆部被所述胎面部的胎面端和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呈曲线状延伸的横向槽中的至少一者和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划分为多个。所述横向槽在相对于轮胎赤道线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包括拐点,随着所述横向槽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去,所述横向槽的凹凸相对于轮胎周向的朝向在所述横向槽的拐点处改变。所述横向槽从所述横向槽的拐点朝向轮胎周向一侧和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进一步朝向轮胎周向另一侧和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使得所述横向槽具有折曲槽部,所述折曲槽部形成相对于所述轮胎周向一侧呈弯曲凸状的陆部部分。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通过抑制轮胎转动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产生制动力来改善耐偏磨耗性的工程车辆用轮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工程车辆用轮胎的沿着轮胎径向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工程车辆用轮胎的带束构造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工程车辆用轮胎中的胎面花纹的平面图。
图4是形成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工程车辆用轮胎的胎面部中的内侧横向槽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工程车辆用轮胎中的胎面花纹的变型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中,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近的部分;适当地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下述实施方式是用于示出使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示例,在专利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各种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92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