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轨道车辆的人员撤离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42339.5 | 申请日: | 2016-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85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马里纳·洛里奇;弗劳克·肖斯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交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7/00 | 分类号: | B61L27/00;B61L27/04;B61L23/00;B61L19/06;B61L1/16;B61L1/18;B61L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轨道 车辆 人员 撤离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停滞于轨道网络的线路(102)上的处于人员撤离状态的轨道车辆——在下文中简称为RVE(100)——周围自动建立保护区域的系统和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报告RVE(100)的消息并且确定RVE(100)在轨道网络的线路区段上的位置;‑针对RVE(100)确定触发报警区域——在下文中简称为TAZ(TAZ 1至TAZ 6),并且针对所述TAZ确定一个或若干个运行授权区域——在下文中简称为RAUZ(RAUZ 1至RAUZ 6),其中,TAZ为针对轨道网络中的具有可能处于人员撤离状态的轨道车辆的位置组而限定的轨道网络的区域1,并且针对每个TAZ各限定至少一个RAUZ,其中,每个RAUZ均为轨道网络的具有下述两个状态的区域:限制状态或非限制状态;‑将每个先前确定的RAUZ的状态设定为限制状态,并且将每个RAUZ的限制状态发送至联锁装置,该联锁装置管理关于RVE(100)所处的线路区段的路线运动;‑将物理信号设定为限制性物理信号,以防止轨道车辆移动通过RAUZ。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轨道车辆的人员撤离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在轨道车辆停靠在车站外的地方且该轨道车辆的车门打开的情况下对撤离所述轨道车辆的乘客进行保护,以使乘客撤离处于危险中的轨道车辆。本发明特别涉及铁路区段,其中,根据本发明的轨道车辆可以例如是比如地铁、列车或列车组等任何被导引的公共交通工具,以及诸如例如货运列车的负载运输装置,对于这些轨道车辆而言,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述轨道车辆通过至少一个轨道、通常是两个轨道沿着铁路或线路被导引。
在处于人员撤离状态的无人驾驶轨道车辆的情况下,即在无人驾驶轨道车辆例如发生故障并停靠在车站外且车门打开的情况下,乘客要能够在线路上行走并且因此应当禁止其他列车在停滞的无人驾驶轨道车辆周围的区域中运行。在由自动列车控制(ATC)系统管理的故障轨道车辆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列车监控(ATS)系统的通信通道用于能够切断包括故障轨道车辆的线路区段的电力并且能够经由联锁装置(IXL)设定位于所述线路区段两侧的限制性路径。尽管可以因此针对由ATC系统管理的轨道车辆而自动实现禁止进入所述区域,但对于没有任何ATC系统的手动轨道车辆,仍然必须例如通过使用用于通知附近驾驶员的无线电通信来通知其关于在所述区域上存在处于人员撤离状态的轨道车辆。
根据本发明,ATC系统为用于自动控制在轨道网络上的轨道车辆的运动、加强轨道车辆安全并引导轨道车辆操作的系统。ATC系统通常包括ATS系统,ATS系统使能够监测轨道车辆并调节各个轨道车辆的行为以维持调度。通常,ATC系统分成车载控制单元(OBCU)和路旁控制单元(WCU),车载控制单元(OBCU)配备在轨道车辆上并且负责对其所配备在的轨道车辆的运动进行控制,路旁控制单元(WCU)负责对在一个或若干个线路区段或网络区段上的轨道车辆的运动进行控制,WCU是能够与配备有所述OBCU的每个轨道车辆的OBCU交换信息并且在所述一个或若干个线路区段或网络区段上移动的地面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乘客撤离混合铁路环境中的轨道车辆(即,包括无人驾驶的轨道车辆、具有驾驶员的轨道车辆、配备有驾驶自动装置和/或控制系统的轨道车辆以及未配备所述驾驶自动装置和/或控制系统的轨道车辆等)时确保乘客安全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停滞于轨道网络的线路区段上的处于人员撤离状态的轨道车辆(在下文中,为RVE)的周围自动建立保护区域的方法,所述保护区域特别地构造成用于确保撤离所述RVE的乘客的乘客安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每个步骤优选地自动执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交通有限公司,未经西门子交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23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