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了氢化嵌段共聚物的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0094.0 | 申请日: | 2016-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62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草之瀬康弘;市野洋之;八木则子;藤原正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8/04 | 分类号: | C08F8/04;B32B1/08;B32B27/00;B32B27/32;C08F297/04;C08L15/00;C08L23/10;C08L5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庞东成;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氢化 共聚物 | ||
一种管,其为包含氢化嵌段共聚物(a)的管,其中,上述氢化嵌段共聚物(a)在分子中包含:以共轭二烯化合物为主体的聚合物嵌段(C)、以共轭二烯化合物为主体的聚合物嵌段(B)和以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为主体的聚合物嵌段(S),上述氢化嵌段共聚物(a)中,上述以共轭二烯化合物为主体的聚合物嵌段(C)的含量为1~30质量%,上述以共轭二烯化合物为主体的聚合物嵌段(B)的含量为69~98质量%,上述以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为主体的聚合物嵌段(S)的含量为1~20质量%,上述以共轭二烯化合物为主体的聚合物嵌段(C)的氢化前的乙烯基键合量为1~25mol%,上述以共轭二烯化合物为主体的聚合物嵌段(B)的氢化前的乙烯基键合量为60~100mol%,上述氢化嵌段共聚物(a)的氢化率为80mol%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了氢化嵌段共聚物的管。
背景技术
由共轭二烯单体和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构成的氢化(加氢)嵌段共聚物即使不硫化也在常温下具有与硫化后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同样的弹性,耐候性、耐热性优异,而且在高温下具有与热塑性树脂同样的加工性。因此,该氢化嵌段共聚物在鞋类、塑料改性、沥青改性、粘接粘合材料、家庭用产品、家电-工业部件等的包装材料、玩具、汽车部件、和医疗器具等中被广泛使用。
另一方面,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通常耐化学药品性、机械特性优异,因此被用于包装材料、日用杂货、机械部件、汽车部件、医疗用途等广泛的领域。
另外,最近出于应对环境问题的必要性,正在进行非卤素系的透明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特别是在医疗用管领域中使用聚丙烯系树脂,根据用途而要求使聚丙烯系树脂软质化、透明化等。
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管,其包含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a)和聚丙烯系树脂(b),弹性体(a)是将下述嵌段共聚物氢化而成的,该嵌段共聚物由以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形成的聚合物嵌段(A)与以异戊二烯和/或1,3-丁二烯形成的聚合物嵌段(B)构成,聚合物嵌段(A)的含量在氢化前为5~40质量%,聚合物嵌段(B)的氢化率为70%以上,且聚合物嵌段(B)的1,2-键合和3,4-键合的含量为30~85摩尔%,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a)相对于聚丙烯树脂(b)的质量比[(a)/(b)]为90/10~40/60,在X射线衍射中散射角14°的衍射峰强度[I(14)]相对于散射角15°的衍射峰强度[I(15)]之比[I(14)/I(15)]为1.4以上。
另外,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医疗溶液的搬运-保存用基材,其含有(A)丙烯系聚合物和(B)选自乙烯系弹性体(B1)和氢化苯乙烯-二烯系弹性体(B2)中的至少一种热塑性弹性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104068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050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在输液管等医疗领域中使用的管状的成型体来说,要求具有透明性、柔软性、扭折性、应变恢复性、耐粘腻性等特性,进而要求这些各特性的平衡良好。
但是,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管、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医疗溶液的搬运-保存用基材均在耐扭折性、耐粘腻性和这些的特性平衡方面具有改善的余地。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因此,本发明中,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该管包含具有特定结构的氢化嵌段共聚物(a),其透明性、柔软性、耐扭折性、应变恢复性、耐粘腻性优异。
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1]
一种管,其为包含氢化嵌段共聚物(a)的管,上述氢化嵌段共聚物(a)在分子中包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00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片上参数测量
- 下一篇:增材制造工艺优化技术及相关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