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体前部构造以及车体前部构造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56957.5 | 申请日: | 2016-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5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镇西将太;内藤纯也;小西晴之;高桥直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婷;刘林华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前部 构造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体前部构造,车体前部构造(1)包括在车体前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构件(2)、配置于比前侧构件(2)靠车辆上方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上侧构件(3)、以及与前侧构件(2)以及上侧构件(3)接合并利用冲压加工一体成形的铝合金制的悬架塔(4)。由此,提供能够使该车体前部构造轻量化并且能够在不导入新的设备的情况下更加容易地制造的车体前部构造(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体前部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车体前部构造中包括对悬架装置进行支承的悬架塔。近年来,为了汽车的轻量化提出了由铝合金形成悬架塔的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铸造一体成形的铝合金制的悬架塔(阻尼器壳体)。而且,在专利文献1中还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制的悬架塔,该铝合金制的悬架塔在利用冲压加工分别形成悬架塔(阻尼器壳体)的顶板和周壁部后,通过利用铆钉等结合而形成。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011265号公报。
由于铝合金材料与钢材相比延展性低,因此通过将冲压成型的零件相互接合而形成悬架塔,从而能够提高悬架塔的形状的自由度。但是,与一体成形悬架塔的情况相比,零件个数增多,制造工序增加。
另一方面,在利用铸造一体成形悬架塔的情况下,形状的自由度高,并且能够抑制零件个数的增加。但是,铸造不是如冲压加工那样在以往的车体构造的制造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因此有时必须为了铸造而重新导入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体前部构造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使该车体前部构造轻量化并且能够在不导入新的设备的情况下更加容易地制造该车体前部构造。
本发明的车体前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前侧构件,其在车体前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上侧构件,其配置于比前述前侧构件靠车辆上方的位置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铝合金制的悬架塔,其与前述前侧构件以及前述上侧构件接合,前述悬架塔利用冲压加工一体成形。
根据该结构,由于悬架塔是铝合金制,因此能够将车体前部构造轻量化。此外,由于悬架塔利用冲压加工一体成形,因此不必导入新的设备而能够形成悬架塔,并且能够抑制零件个数得增加,能够简化车体前部构造的制造工序。
此外,也可以是,前述前侧构件以及前述上侧构件中的至少一方与前述悬架塔借助从前述悬架塔侧打入的自穿铆钉接合。
由于前侧构件以及上侧构件是车体的骨架部件,因此由钢等高强度材料形成。因此,前侧构件以及上侧构件由与铝合金制的悬架塔不同种类的材料形成。悬架塔与前侧构件以及上侧构件中的至少一方借助从悬架塔侧打入的自穿铆钉接合。由此,即使悬架塔与前侧构件以及上侧构件中的至少一方由不同种类的材料形成,也能够牢固地接合。
此外,通过使用自穿铆钉进行接合,不需要底孔加工。因此,与需要底孔加工的铆钉接合、凿密接合、螺栓紧固连结相比,能够简化接合工序。因此,能够进一步简化车体前部构造的制造工序。
此外,也可以是,前述前侧构件以及前述上侧构件中的前述至少一方是钢制品,其拉伸强度小于590MPa。
根据该结构,由于供自穿铆钉打入的前侧构件以及上侧构件中的至少一方的拉伸强度小于590MPa,因此能够通过打入自穿铆钉而使前侧构件以及上侧构件中的至少一方变形,从而能够牢固地与悬架塔接合。
此外,也可以是,前述前侧构件以及前述上侧构件中的至少一方是钢制品,通过与贯通并被埋入前述悬架塔的钢制的穿孔金属进行点焊,从而前述前侧构件以及前述上侧构件中的至少一方与前述悬架塔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69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轻型燃烧发动机的点火系统
- 下一篇:用于制备L-甲硫氨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