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限速器惯性载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8699.4 | 申请日: | 2016-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72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艾莉森·帕沃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4 | 分类号: | B66B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柳春雷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速 惯性 载体 | ||
一种电梯限速器惯性载体(146),其包括:卡盘组件(148),其具有用于容纳轴(134)的轴孔(160),该轴穿过轴孔(160),卡盘组件构造为固定附接到轴(134);和至少一个力施加元件(152),其与卡盘组件(148)相关联并且相对于轴孔(160)偏移,至少一个力施加元件(152)包括:中空主体(178),其具有在第一开口端(182)和第二端(202)之间延伸的内腔(180);弹性元件(214),其保持在内腔(180)内;和接触构件(192),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内腔(178)内并且与弹性元件(214)的端部接触或形成在弹性元件(214)的端部,其中,当大于弹性元件(214)的恢复力的力施加到接触构件(192)时,接触构件(192)能够缩入内腔(178)以压缩弹性元件(21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用于电梯安全机构的系统和方法,以及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启动电梯安全机构的限速器惯性载体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各种电梯装置中,安全机构安装在电梯轿厢上以在特定条件下(例如,电梯轿厢不受控制的下降)使下降的电梯轿厢停止。安全机构在被启动时通常在电梯轿厢所在的导轨上操作。安全机构通过分离的限速器启动,其中,该限速器被设置为在向下行驶方向上以预定轿厢速度移动。
参照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配备有安全机构的电梯装置。该装置具有电梯轿厢10,该电梯轿厢10例如通过在曳引绳或一组曳引绳21上作用的电动机20而在电梯井(未示出)的不同楼层之间移动。曳引绳或一组曳引绳21的一端连接到电梯轿厢10,而曳引绳或一组曳引绳21的相对端连接到对重22。电梯轿厢10由在电梯井中竖直地延伸的一对侧方轨道30引导。电梯轿厢10通过引导件31与轨道30接合。为了清晰,在图1中示出这些轨道30中的仅仅一个。
电梯装置具有限速器组件,其中,该限速器组件具有限速器滑轮50和限速器缆绳60,限速器滑轮50安装在电梯井的顶部,限速器缆绳60缠绕在限速器滑轮50和尾部滑轮51之间。限速器缆绳60通过在尾部滑轮51上作用的张紧配重52张紧。
限速器缆绳60通过板53固定到电梯轿厢10,板53还通过限速器绳索杆11连接到安装在电梯轿厢10上的安全机构15。在正常操作中,例如当电梯轿厢10的速度小于极限速度时,电梯轿厢10驱动限速器缆绳60。限速器缆绳60的这种运动使得限速器滑轮50旋转。在正常操作期间,由限速器缆绳60的惯性产生的拉力作用在板53上的任何应力可以由例如一个或多个保持张紧弹簧抵消。
当轿厢10的速度达到或超过极限速度至少预定量时(例如当轿厢10开始自由地落下时),例如通过与齿状固定圆柱接合的离心配重的致动使得限速器滑轮50锁紧并且限速器缆绳60不动。这产生在板53上的拉力,该拉力致动限速器绳索杆11,之后作用在安全机构15上以致动制动器12和13。制动器12和13转而与轨道30接合(例如,通过夹紧轨道30)以使电梯轿厢10安全地停止。
现有安全机构的一个缺点是限速器组件的惯性在正常操作期间可能引起意外地启动安全机构。在电梯轿厢的正常加速期间,限速器绳索60、滑轮50和51、张紧配重52的惯性在限速器绳索杆11上施加力。在某些情形下,即使电梯轿厢10在极限速度内操作,限速器组件的惯性仍然可以启动安全组件。针对该问题的一个方案是使用一个或多个保持张紧弹簧以保持连接到限速器绳索杆11的安全臂并且防止该安全臂在达到或超过极限速度之前的意外接合。然而,安全机构15周围的空间是关键的,并且多个张紧弹簧常常需要比可获取空间更多的空间。此外,由弹簧施加的力在安全机构被启动时线性地增加,从而导致在安全组件的不同部件和链接件上的较大的启动力。
期望提供用于防止由限速器组件的惯性导致的安全机构意外启动的新的并且改善的安全机构。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安全机构的缺陷,现有技术中需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的改善的安全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未经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86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