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路形成板、具备该流路形成板的流路形成构件及静叶、燃气轮机、流路形成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流路形成板的改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8493.X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1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坂口忠和;清水宏;吉田慎二;福井嘉夫;桑原正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D9/02 | 分类号: | F01D9/02;F01D5/18;F01D25/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祝博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形成 具备 构件 燃气轮机 制造 方法 以及 改造 | ||
流路形成板(60i)具备板主体(61i)、周壁(65i)以及棚架(71)。板主体(61i)具有朝向气体通路一侧的通气面(64p)以及朝向与通气面(64p)相反的一侧的内表面(64i)。周壁(65i)沿着板主体(61i)的周缘设置,从内表面(64i)向反流路侧突出。棚架(71)沿着周壁(65i)的内壁面从内表面(64i)向反流路侧突出。棚架(71)承接具有多个贯穿孔(82)的冲击板(81)。棚架(71)仅配置于周壁(65i)的内壁面的一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涡轮中的供燃烧气体流动的气体流路的一部分进行划分的流路形成板、具备该流路形成板的流路形成组构件及静叶、燃气轮机、流路形成板的制造方法与流路形成板的改造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5年11月27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5-232100号主张优先权,在此援用该内容。
背景技术
燃气轮机具备:压缩大气而生成压缩空气的压缩机;使燃料在该压缩空气中燃烧而生成燃烧气体的燃烧器;由燃烧气体驱动的涡轮。涡轮具有:以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涡轮转子;沿轴线所延伸的轴线方向排列的多个静叶栅;以可旋转的方式覆盖涡轮转子的涡轮机室。涡轮转子具有:以轴线为中心且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转子轴,及固定于该转子轴的多个动叶栅。多个动叶栅均具有以轴线为中心且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动叶。在多个动叶栅的上游侧配置有多个静叶栅中的其中一个静叶栅。多个静叶栅均具有以轴线为中心且沿周向排列的多个静叶。
动叶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叶片体以及设置于该叶片体的径向内侧的平台。静叶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叶片体;设置于该叶片体的径向内侧的内侧护罩;以及设置于该叶片体的径向外侧的外侧护罩。动叶的平台、静叶的内侧护罩及静叶的外侧护罩均是划分出供燃烧气体流动的气体流路的一部分的流路形成板。另外,构成涡轮机室的一部分、且配置在动叶的径向外侧的分割环也是划分出该气体流路的一部分的流路形成板。
这样的流路形成板均暴露于高温的燃烧气体,因此例如需要用冷却空器等进行冷却。
例如,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这样的技术:对于作为流路形成板的静叶的内侧护罩,利用来自该内侧护罩的径向内侧的冷却空气进行冷却。该内侧护罩具有护罩板主体以及沿着护罩板主体的周缘设置的周壁。护罩板主体具有朝向供燃烧气体流动的气体流路一侧的通气面以及朝向与通气面相反侧的内表面。周壁相对于护罩板主体的内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在该内侧护罩的由周壁包围的区域内,在从护罩板主体的内表面向径向内侧离开的位置设有冲击板。在该冲击板形成有多个贯通孔。该冲击板由沿着周壁的内壁面从护罩板主体的内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棚架支承。
冷却空气被从冲击板的多个贯通孔朝向护罩板主体的内表面喷出。因此,形成有通气面的护罩板主体被该冷却空气冲击冷却。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6760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为了提高涡轮的输出效率,燃烧气体的温度高温化。因此,期待提高由冷却空气带来的流路形成板的冷却效果。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由冷却空气带来的流路形成板的冷却效果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流路形成板是划分出燃气轮机中的供燃烧气体流动的气体流路的一部分的流路形成板,其具备:板主体,其具有朝向所述气体流路一侧的通气面以及朝向与所述通气面相反的一侧的内表面;周壁,其沿着所述板主体的周缘设置,相对于所述内表面,以所述通气面为基准向所述内表面一侧即反流路侧突出;以及棚架,其沿着所述周壁的内壁面从所述内表面向所述反流路侧突出,承接具有多个贯穿孔的冲击板,仅在所述周壁的内壁面中的、所述周壁所延伸的壁延伸方向的一部分具备所述棚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未经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84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